鹿的养殖

    鹿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鹿茸是滋补品的上等佳品,鹿胎、鹿血、鹿皮、鹿肉、鹿鞭也是上等制药原料
    一、建设鹿场的前期准备工作
    1.场址选择
    鹿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平坦宽阔,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牧草丰富,冬季避风的地方。鹿圈的围墙高3米,圈内要铺砖石或水泥地面,搭盖遮荫避雨的鹿舍,舍内要配投食槽、水槽,有宽敞的运动场,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
    2.备好饲料
    梅花鹿的饲料来源很广,精饲料可以用玉米、谷类、豆类、麸饼等;多汁饲料有新鲜树叶、青草和各种块根;青粗饲料有干草、干树叶、秸秆等。
    二、饲养管理
    公鹿一般4~8月中旬为长茸期,8月下旬~11月中旬为配种期。此两期内要多喂精饲料和多汁饲料。长茸期饲料配合,精料2~3千克,多汁料2~3千克,青粗料3~4千克,并增喂石粉和食盐。配种期饲料配合,精料1~1.5千克,多汁料1~1.5千克,青粗料2~3千克。母鹿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配种期,这时要喂给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丰富的饲料,饲料日喂量3.1~4.2千克,其中精料1.1~1.2千克,多汁料1千克,青粗料2千克,石粉和食盐各20克。对配种母鹿,要有专人看管,1个发情期的交配次数控制在2~3次为好。母鹿怀孕后,公母分开饲养,不要惊吓和驱赶,并加强营养,以防疾病和流产。圈舍平时要保持清洁干燥,以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1.鹿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1)配种期(我国北方地区在9月中旬~11月中旬):该期是繁殖母鹿性机能成熟活动期,卵巢滤泡发育、排卵、受孕都依赖于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钙、磷和其他矿物质的供给,为母鹿怀孕作好准备。
    (2)妊娠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次年5~6月):母鹿受孕后前期,中期胎儿生长发育较慢,后期发育很快,从饲养上前中期可供应较多的青绿饲料,后期饲料选择一些体积小、优质适口性好饲料像紫花苜蓿、青草、胡萝卜、萝卜、薯类等以保证怀孕母鹿的营养。
    (3)哺乳期(一般在5月下旬~9月上旬):该期正是青草旺盛,农作物生长的黄金季节,丰富的青草饲料保证母鹿泌乳哺育仔鹿,此时母鹿采食量比平常增加1/4~1/3。必须保证母鹿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A、D、钙、磷和矿物质含量以满足泌乳的需要。
    (4)配合精料种类比例:
    玉米、高粱、小麦20%        豆粕、豆饼、油饼50%     糖麸类30%
    (5)多汁饲料:胡萝卜、萝卜、薯类、浆果类。
    (6)青绿饲料:紫花苜蓿、青贮秸杆、新鲜青草、树叶、嫩树叶、野菜等。
    (7)饲喂方法:每头鹿每日给草量15千克左右,掌握少给勤添,其他按日粮比例饲喂。必要时适当补以壳粉、鱼粉、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K矿物质等,母鹿在哺乳期变得性情凶暴有的攻击饲养人员,必须注重人身安全。
    2.鹿的配种管理
    鹿的配种繁殖:
    ①母鹿的性成熟年龄在2.5岁以上,公鹿2.5~3岁,但以4~5岁为宜。母鹿发情周期为10~20天,平均为12天,发情持续时间18~36小时,母鹿发情旺季多在(9~11月份)大约80天左右,母鹿发情前期,中期表现兴奋不安、摇尾、外阴肿胀、充血并流出透明粘液,发情后期才让公鹿交配。②目前鹿的配种根据饲养者的经验大体有3种方式:群配:按1:2~3公母比例将公母鹿放在一起,任其自然交配,此法简单易行,其缺点公鹿容易发生角斗和近亲交配,造成鹿群体质下降。轮配:选定参加配种的公鹿群,轮流与大群母鹿交配,轮配公鹿交替时间要酌情而定。互配:将母鹿分成小群体,每小群体用1头公鹿交配,一般1~2天更换1次。③梅花鹿妊娠期为240~260天、马鹿为240~270天,鹿一般怀胎一羔,少数双羔、极少数三羔,怀孕母鹿表现安定温顺,喜欢饮水,食欲旺盛,易于饲养管理。④母鹿产仔:一般多在午夜和清晨,因鹿有一定野生性,所以无需人工助产,但应提前准备清洁消毒好的产房、怀孕在临产期要有专人昼夜轮流看护,防止母鹿产后扒咬仔鹿,一般说产后母鹿产后数小时可排出胎衣,多数母鹿自己把胎衣吃掉。
    仔鹿出生后10~20分钟能自立寻找奶头吮食初乳,仔鹿哺乳3~4周后可随母采食少量青草饲料,3月龄后,离母停奶可独立生活。
    三、鹿的驯化.鹿具有群居生物学特性,感官敏锐,善于奔跑跳跃,具有发达的高级神经活动机能。通过定向的建立人工条件反射进行驯化,可以强化其群性,做到听从呼唤,任人驱赶到山林草地中放牧。特别是幼龄鹿的可塑性比较大,更容易接受驯化。十几年来,我们结合生产实践,实行领导、工人和科技人员三结合开展对鹿的驯化工作,摸索出了以下几种驯化方法。
    1.人工哺育驯化法
    人工哺育驯化的方法是将出生的仔鹿进行人工哺乳,在开始的第1~2天内必须喂以初乳,以后即可改喂常乳。每次喂量不低于50毫升,喂3次。喂初乳时,要保持乳质新鲜,乳温不超过50℃,以防凝结。喂常乳时,要经过巴氏消毒法处理,凉至30~40℃,装人奶瓶中喂给。开始时,仔鹿由于不习惯吸吮而有拒食现象,这时要耐心地反复用乳嘴诱哺。一般经过2~3天后便能习惯。哺乳量随仔鹿日龄和体重的增长而增加,每天喂乳次数则随日龄和体重的增长而减少。待仔鹿达到30日龄时,开始采食精料和多汁饲料,此时哺乳量即可逐步减少,直到断乳。
    哺育的过程就是驯化的过程。在哺乳时,饲养员要进行呼唤,经常抚摸,天暖时引导到圈外运动,使其逐渐接触复杂的环境和更多的人、物。如此继续2个月到离乳时,便能达到听人呼唤,任人驱赶并能到草场上去放牧的驯化程度。
    由于幼龄鹿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人工哺育驯化可以取得牢固的驯化基础。其特点是不易回生、不怕人、听从呼唤、驱赶、驯化程度高。
    2.母代仔鹿驯化法
    这种驯化方法就是以驯化程度较高的母鹿代驯仔鹿。母鹿在分娩前即开始停放舍饲,产仔后使母鹿与其所产的仔鹿同群3~5天,然后将母鹿拨入产仔母鹿放牧群中放牧,而将仔鹿留于圈内。放牧时间由短到长。当母鹿出牧后,在仔鹿补饲栏内的仔鹿,要通过食物诱导,在栏内补饲,以达到与人逐步接近的目的,母鹿归牧后,仍与仔鹿同群饲养,仔鹿由于在母鹿的带领下,较少惊炸,鹿群稳定。一般仔鹿生后1~2天,不爱活动,常卧于栏内仔鹿床上,3~4天后则易惊炸,应该注意,尽量避免各种外来干扰的突然出现。10天以后的仔鹿即逐渐驯服。随着驯服程度的增高和仔鹿日趋健壮,可在舍内跑道中进行驱赶驯化。先将母鹿放至跑道内,然后再将仔鹿群诱引到跑道上,再由跑道过渡到院内。仔鹿出圈后应由放牧员给以食物,如此每天前引后赶活动1~2小时,使其逐步熟悉放牧员和新环境。仔鹿在开始驯化时,胆小怕惊,不敢出圈,经过耐心的反复驯练,即可逐渐温顺,听从放牧员呼唤,熟悉各种环境,不怕人、畜、车辆,即可随母鹿由场内到场外,由近及远,逐步引至山林、草地上去放牧。
    母鹿代仔鹿驯化方法程序简便,收效快、节省人力、物力,仔鹿发育较好。
    3.混群驯化法
    混群驯化是以一部分驯化程度较高的鹿作为骨干,混入预备驯化的仔鹿群中。通过骨干鹿按放牧要求所进行的榜样性活动去影响未驯化的仔鹿,有助于进行定向的驯化。如食物引诱、与人接触、建立信号、熟悉各种环境,院内、院外的出牧、归牧训练活动等,都可以由骨干鹿核心群在前引导,不断地增强其驯化程度,逐步达到去山林、草地中放牧。
    具体的措施是在配种期结束后,即开始将当年出生的自然哺乳的仔鹿和人工哺乳的仔鹿,以母代仔鹿驯化鹿群为核心混于一个大圈内,使其合群。再以红旗、笛鸣、人工呼唤等为信号,用大豆枝或豆饼片等投食诱引,按放牧要求建立人工条件反射。先院内、后院外,路程由近及远,时间由短到长进行驯化。使鹿群在骨干鹿的带领下,熟悉各种环境,不断强化放牧员的各种信号的控制作用,逐步提高其驯化程度,直到引导到牧场上去放牧。这种驯化方法是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对鹿进行大群驯化的基本方法。在鹿的驯化上,这3种方法要密切配合,灵活运用。
    对鹿的驯化,由于人工条件反射是建立在个体上,所以,要非常细心地注意每1只鹿的驯化工作,力求驯化水平的一致性。在放牧鹿群中,走在队伍后面的鹿一般驯化程度较差。另外,还有个别的顽固鹿,由于其神经类型的特异,或由于受过鞭打、犬咬、异物的突然出现等惊扰,使其接受驯练较差或出现“回生”现象。在放牧过程中易惊、易逃,必须个别地加强驯化,才能保证在放牧过程中,保持鹿群稳定,防止造成跑鹿、丢鹿,放牧过程也是一种不断提高驯化程度的过程,所以,对放牧鹿群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停牧时期。经过一段时期的停牧圈养,鹿群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生”。因为人工条件反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对停牧一个时期的鹿群或个别鹿只(如配种公鹿、产仔母鹿和病愈鹿),都应进行一定的再驯化,才能使放牧鹿群保持稳定。
    四、鹿坏死杆菌病的防治
    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粘膜外伤感染。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品腔粘膜和皮肤,发生坏死性病变,有的转移到肝、肺等形成病灶,治疗不及时造成大批死亡。是目前对养鹿业危害很大,常造成经济损失,必须做好防治工作。
    鹿坏死杆菌病,多在秋冬季节鹿群中发生,公鹿秋季配种期间由于顶斗蹄部损失,仔鹿哺乳期和分群蹄被踏伤,而感染发病)此外,运动场凸凹不平,有异物、积水、泥泞时都易感染发病。
    病鹿表现跛行、可见蹄叉红肿,继而蹄冠红肿敏感,局部发生坏死,坏死组织不断扩大,不久破溃流出污秽带恶臭脓汁和坏死组织,如不及时治疗,肿胀继续蔓延到掌部增大1倍。有的因病灶坏死组织碎片随血液循环转移到肺部,形成坏疽性肺炎,也有的于唇粘膜和齿龈粘膜形成溃疡性坏死,久不愈合。
    随着坏死的进展,鹿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喜卧,消瘦而死亡。
    1.预防(1)加强定期和不定期消毒工作,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限制细菌繁殖;(2)保持地面平整,保持皮肤和粘膜完整,杜绝细菌侵入;(3)不喂带芒刺饲料,分群或鹿群调动时,要稳,防止鹿只互相踏伤和撞伤;(4)控制和保护好鹿群防止顶斗;(5)发现此病及时隔离治疗,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2.治疗,要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对患部剪毛,清洗消毒,清除局部坏死组织、脓汁、异物,用3%双氧水和5%碘酊按1:20的比例配合液或3%高锰酸钾液冲洗创面,然后撒上碘酊或等量硼酸粉未,或提毒散或生肌散。还可以用高锰酸钾粉,然后包扎绷带。每隔2~3天换药1次。病情严重者,可用0.25%普鲁卡因20毫升,链霉素100万单位,进行蹄部神经封闭,疗效显著。口腔发现坏死病变,局部用高锰酸钾液冲洗,涂以碘甘油。饲以软草和高蛋白多的维生素饲料,并注意全身疗法。全身疗法: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安那加10毫升,乌洛托品注射液20毫升,磺胺嘧啶注射液20毫升,1次静脉注射,效果良好。也可应用抗生素治疗。发现食欲不振时可灌服姜酊。蹄部药浴疗法:在鹿的过道设脚浴槽,槽内放入3%来苏儿3%高锰酸钾溶液,隔数日驱赶鹿群脚浴1次,是预防和治疗鹿坏死杆菌病有效办法。

 
武汉市  东湖开发区鲁磨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前门左侧)
 24小时咨询热线:02751241598 62368027 13986091030 售后服务:02784529036 传真:02784819840 
 http://www.syjszl.com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