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读不出来的光盘
|
|
在CD-ROM带给我们种种方便的时候,也要为CD-ROM光盘的磨损、划伤而烦恼。有一些光盘,因为保管不善,表面严重受损;还有一些里面有非常重要的资料的CD-R,外表不错,就是读不出,让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CD-ROM光盘的结构如图,可以看见,是非常简单的,可是,原理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首先,CD-ROM(光驱)的激光头反射出激光,通过透明的“胶基板”,被“反射层”反射回来,“反射层”是一层特殊的材料,在刻录时已经被刻录机刻上了凹凸不平的小孔,但这个“孔”非常小,约22微米,肉眼是看不到的。小孔的凹凸程度和信号有关。可以说,整个光盘最重要的就是“反射层”;“胶基板”的作用是使光盘保持一点的形状,不会变形而影响整个光盘的平整;保护层是用来保护“反射层”不被其他有害物质腐蚀或防止被硬物刮伤,而且还可以让“反射层”的环境得到保护,不会因为环境--例如长期将CD-ROM光盘放在潮湿的环境里--而使“反射层”脱落。这就可以解析为什么盗版的CD-ROM那么容易损坏了,由于成本问题,盗版的CD-ROM很多没有在光盘的背面涂上保换漆,使反射层很容易掉落。
由于反射层是刻有信号的,所以它的脱离,意味着这个区域的信号将永久丢失了。任何光驱都无法将它读取出来,因为光驱不可能无中生有地读取出没有信号的CD-ROM光盘;不过,可以跳过去。
大家可以把一块盗版的CD-ROM对着灯光,可以看到有很多地方都透光了,很小,一般都像大头针的针口般。可是,这对于CD-ROM来说,可不是小事了。当激光射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由于没有了反射层,激光没办法反射回来;另一方面,控制芯片因为没有接收到来自激光头对CD-ROM的反射信号,就会控制激光头重复读取这个区域,直到读出信号为止。因此如果这个信号丢失了,控制芯片就会无限期地命令激光头读信号,而这个动作以前是控制芯片固定的,不会改变(是一个标准);但现在可以通过“固件”来修改;例如,如果重复读取20次还是读不到信号,就放弃这个区域。这个就是为什么一些“进口”的光驱要打上“专门为中国而设计”的原因;因为国内的光盘质量太差了,要修改光驱以适应这个市场;“原装进口”的光驱的读碟能力很差也是这个原因。
还有一种光盘的受损是因为胶基板的表面被划伤、刮伤。激光太小了,所以遇到稍大一点的伤痕,就会因为反射区的不平整而在胶基板处产生折射,激光没法到达反射层,自然读取不到信号了。事实上,由于激光头的物镜是一个机械器件,聚焦的动作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大幅度移动,而在读取有严重伤痕的光盘时,却要求激光头执行这个动作。
我们可以看到,在业余情况之下,想修复第一种受损的CD-ROM光盘几何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反射层上面刻的是信号!我们没有办法把丢失的信号补上去。曾经有人尝试在光盘的背面喷上油漆或贴上其他反光的东西,说是可以让光盘反光而让光驱“浑水摸鱼”地过去。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根本不可能有效。因为油漆上是没有信号的,激光射到上面,什么都没有;反而会让控制芯片认为碟片的变形太厉害,企图频繁地进行大幅度的聚焦动作和瞬间加大激光的发射功率,使激光头老化得更快。
对于第二种情况的受损,在几年之前就有办法解决了。首先是外国的一些公司,利用抛光的办法,把胶基板的划伤地方磨平;或添加一些和胶基板相同的物质,把伤痕填平。
这样做的原理是:激光头允许CD-ROM光盘的变形程度有大约5%误差,如果光盘的变形程度没有超过10%,CD-ROM可以依靠纠错读取信号;超过10%,则停止一切动作。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推想出,假如把划伤区域和正常区域降到相同的水平位置,那么,激光头就不用频繁的聚焦,可以很容易地把信号读取出来。
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只是不多见而且价格也不便宜(有一次看到一个小公司的产品,居然要8XX元!!!)。其实,这个装置相当简单,不过是一个马达和一个抛光的磨盘,不知为什么要卖这么贵?
没办法,只好用一般的办法抛光了,事实证明是有效的。
图二是我摹仿其的一个CD-ROM光盘修复器件,很简单也很有效;只是操作很麻烦。材料都比较简单,按图纸装好后,将它装到电转里。
使用方法:首先,要把想修复的光盘用水弄湿,涂上一点高级牙膏(没错,是牙膏);然后,把光盘放在一个平整而柔软的书或其他东西上面,把这个小东西对准光盘划伤的地方,小心的开动电转......每隔一分钟,就要停止,添水和牙膏。这样抛光4-6次,一般都可以把划伤的区域修复了,个别严重的应该重复,直到看不到伤痕为止;最后,用棉花蘸上酒精,在光盘表面摩擦。
这种方法的缺点很明显--操作非常复杂,稍有不慎,都会使光盘永久报废;但如果操作熟练了,可以很轻易的修复不少光驱连看都不看的“废碟”。权衡利弊,干不干,就看你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