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乌鸡的品种及其特性

乌鸡以皮肤、骨骼、肌肉均呈乌黑色而得名,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比较原始的方法选拔、培育出来的稀有珍禽。它遗传性能稳定,品种纯正。其中最著名的品种是江西省泰和县原 产的泰和鸡和该省余干县原产的余干乌黑鸡。此外,还有江山乌鸡、略阳乌鸡、雪峰乌鸡等,均有一定的饲养量。现将泰和鸡和余干乌黑鸡的特征特性作较全面的介绍。

(一)泰和鸡

泰和鸡,又名丝毛鸡,医学上爱称乌骨鸡。根据其外貌某一特征给予的称呼则更名目繁多,如:绒毛鸡、羊毛鸡、狮毛鸡、松毛鸡、白绒鸡、绢丝鸡、竹丝鸡、黑脚鸡、丛冠鸡、龙爪鸡、白凤鸡等;根据原产地又称武山鸡、泰和鸡。该鸡在广东、福建等省也有少量分布。 泰和鸡具有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故称“十全”、“十锦”。泰和鸡全身羽毛洁白无疵,体型娇小玲珑,体态紧凑,外貌奇特艳丽,真是风韵多姿,千妩百媚,惹人喜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尤其以药用、滋补、观赏闻名于世。泰和鸡外貌十大特征齐全,遗传性能稳定,品质纯正,是世界稀有珍禽,是我 国宝贵的品种资源,曾是历代进贡皇室之珍品,现已列为国际标准品种。

1.外貌特征

(1)丛冠:母鸡冠小,如桑椹状,色特黑;公鸡冠形特大,冠齿丛生,像一束怒放的奇花,又似一朵火焰,焰面出现许多“火峰”,色为紫红,也有大红者。

(2)缨头:头顶长有一丛丝毛,形成毛冠,母鸡尤为发达,形如“白绒球”,又似“游泳头”。

(3)绿耳:耳叶呈现孔雀绿或湖蓝色,犹如佩戴一对翡翠耳环,在性成熟期更是鲜艳夺目,光彩照人,故有人喻为“新婚巧装”。成年后,色泽变浅,公鸡退色较快。

(4)胡须:在鸡的下颌处,长有一撮浓密的绒毛,人们称之为胡须。母鸡的胡须比公鸡更发达,显得温顺而庄重。

(5)丝毛:由于扁羽的羽干部变细,羽支和羽小支变长,羽小支排列不整齐,且缺羽钩,故羽支与羽小支不能连接成片,使全身如披盖纤细绒毛,松散柔软,雪白光亮,只有主翼羽和尾羽末端的羽支和羽小支钩连成羽片。

(6)毛脚:由部至脚趾基部密生白毛,外侧明显,观赏者称之为“毛裤”。

(7)五爪:在鸡的后趾基部又多生一趾,故成五趾,又称为“龙爪”,又有“五爪兴龙 ”之说。

(8)乌皮:全身皮肤均为黑色。

(9)乌肉:全身肌肉、内脏及腹内脂肪均呈黑色,但胸肌和腿部肌肉颜色较浅。

(10)乌骨:骨膜漆黑发亮,骨质暗乌。 泰和鸡的十大特征人们形象地概括为: 一顶凤冠头上戴,绿耳碧环配两边; 乌皮乌骨乌内脏,胡须飘逸似神仙; 绒毛丝丝满身白,毛脚恰似一蒲扇; 五爪生得很奇特,十大特征众口传。

2.生物学特性 泰和鸡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长期以来在生态条件的自然选择下,世代衍生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它具有体小、敏捷、觅食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

(1)适应性:成鸡对环境的适应的性较强,患病较少,但幼雏体小,体质弱,抗逆性差,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易病,易死,难养。但经多年来的选育研究和提高饲养管理技术水平,育雏率、育成率和种鸡存活率均达95%左右。泰和鸡耐热性很强,但怕冷怕湿,饲养中应特别注意。

(2)胆小怕惊:泰和鸡胆小,一有异常动静即会造成鸡群受惊,影响生长发育和产蛋,因此,应创造一个较宁静的饲养环境。

(3)群居性强:泰和鸡性情极为温和,不善争斗,但最好公母分群,大小分群饲养,使鸡群生长发育均匀、整齐。

(4)善走喜动:泰和鸡善走喜动,但飞翔能力较差,管理方便,一般采用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为宜。

(5)食性广杂:一般的玉米、稻谷、大小麦、糠麸、青绿饲料均能喂饲,但应注意饲料要全价,这样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提高。

(6)就巢性强:抱性是繁殖后代的本能,泰和鸡抱性较强。

3.生产性能 泰和鸡体型较小,成年公鸡体重1 300~1 500克,成年母鸡体重1 000~1 250克。公鸡开啼日龄150~160天。母鸡开产日龄170~180天。年产蛋100枚左右,蛋重40克左右,蛋壳呈浅白色,蛋形小而正常,蛋形指数74左右。母鸡就巢性强,在自然情况下,一般每产10~ 12枚蛋就巢1次,每次就巢在15天以上。种蛋孵化期为21天。

4.经济价值 泰和鸡外貌奇特,营养丰富,它集药用、滋补、美食、观赏于一身,是驰名中外的多用途优良鸡种。

(1)药用:泰和鸡重要的经济价值在于药用,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备受历代医药家所重视,被誉为“药鸡”,民间用乌鸡治病的验方颇多。据《本草纲目》记载:“泰和老鸡,甘平、无毒,内托小儿痘疮,家家畜之”。又“乌鸡甘平无毒,益助阳气,起阴补肾,主治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胸腹痛,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病,大人小儿下痢噤口,煮食饮汁,亦可捣和药丸”。清朝康熙年间,汪昂所著《本草备要》中记载:“乌鸡补虚劳,甘平,鸡属木,骨黑者属水,得水木之精气,故能益肝肾,退热补虚,男用雌,女用雄”。近代医学记载:乌鸡还有治头痛、胃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 哮喘、气管炎、喉炎、骨折、脑神经病、心脏病及促进创伤愈合等功能。 以乌鸡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就有数十种,如著名的妇科名药“乌鸡白凤丸”、“参茸白凤丸”;还有治疗腰腿疼痛的“乌鸡天麻酒”。以乌鸡为原料的“乌鸡药酒”在我国四大礼品酒中名列榜首。

(2)滋补:泰和鸡肉质乌黑细嫩,味鲜可口,营养丰富,对人体最具滋补效能,是高级营养滋补品。据分析,乌鸡肉中含丰富而全面的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均比普通鸡高,蛋白质含量为43~56%,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等,血液中所含有的γ球蛋白、血小板、血清酶类均经晋通鸡高。乌鸡对老人、儿童、产妇及体弱久病者的补益尤为显著。

(3)观赏:泰和鸡体型娇小玲珑,外貌奇特俊俏,头小颈短,眼乌舌黑,紫冠绿耳,丛冠凤头,五爪毛脚,两颊生须,羽毛洁白绢亮如丝,被誉为观赏珍禽,1915年荣膺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并被命名为“世界观赏鸡”,一时蜚声世界,誉满全球。现在日本等国内 一些大中城市的许多公园都养有此鸡供游客观赏。

(二)余干乌黑鸡

余干乌黑鸡,因原产于江西省余干县而得名,属药肉兼用的地方品种。余干乌黑鸡饲养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秦代,番阳(今鄱阳)令吴芮,就在余干县邓墩乡五彩山下养有乌鸡。其主要特征是:全身乌黑,羽毛、皮、肉、骨、内脏均为黑色,尤以药用价值而著称,经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血型因子测定,与泰和鸡及其他乌鸡的类型不同,具有突出的特点, 是一个独特的优良乌鸡品种。该鸡现已由江西省畜牧研究培育提纯。

1.外貌特征 余干乌黑鸡以全身乌黑而得名。乌黑色片状羽毛,喙、冠、皮、肉、骨、内脏、脚趾均为黑色。母鸡单冠,头清秀,眼有神,羽毛紧凑;公鸡色彩鲜艳,雄壮健俏,尾羽高翘,乌黑发亮,腿部肌肉发达,头高昂,单冠,冠齿一般6~7个,肉髯深而薄,体型呈菱形。

2.生物学特性 余干乌黑鸡体型小,成年体重,公鸡1 500克左右,母鸡1 100克左右。行动敏捷,善飞跃,觅食力强,敌应性广,抗病力强,饲料消耗少。公鸡开啼一般在60~80天;母鸡开产日龄平均在180天左右。母鸡就巢性较强。年产蛋约150枚,蛋重约50克,蛋壳呈粉红色,孵化期21天。

3.经济价值 据《本草纲目》记载:“乌鸡者有白毛乌骨、黑毛乌骨、斑毛乌骨、白皮乌骨,骨肉全黑者入药更良”。余干乌黑鸡全身乌黑,是一种药用珍禽,具有重要的滋补功能,且能治疗多种疾病。据调查,现今许多祖传中医认为,它对治疗宫颈炎、水肿、肝炎、十二指肠溃疡、关节炎、赤白带、血崩、骨髓炎、脑血栓、产后虚弱等症均有奇效。 余干乌黑鸡体小骨细,肉质鲜美,皮薄肉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还富含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胆固醇含量特别低,是中老年人、产孕妇、久病 体虚者,特别有心血管病人的最佳营养补品。

 


乌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光 照

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自然光照即太阳光,这种光照因季节不同,时间有长短,强度不易控制。人工光照是灯光,可人为控制其时间长短与光照强度,但易受停电等影响而 干扰鸡的正常生理机能。开放式与半开放式鸡舍应采用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理想的光照时间与光照强度。

1.光照作用

光照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和增强母鸡的性腺活动,从而使母鸡的卵巢、输卵管等得以发育,使母鸡处于繁殖状态或增强产蛋强度。因此,光照主要对鸡的性成熟、排卵和产蛋产生影响。光照对鸡的影响主要是光照时间与光照强度。据报道,光的颜色也有影响。

2.光照时间

是指在一昼夜内连续或间断地给予鸡群自然或人工的或两者相结合的光照时间。 光照对育成鸡性成熟年龄的影响不在于光照强度,而主要决定于光照时间的长短。在育成期逐渐延长光照时间会提早性成熟,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则会推迟性成熟,因此育成期的光照时间只能逐渐缩短,切勿逐渐增加。 光照时间对产蛋鸡的影响主要是促进性激素的分泌,刺激排卵和增强产蛋强度。因此,产蛋期的光照时间应保持恒定或逐渐增加,切勿减少。 不同时期的鸡群对光照时间的要求不同,一般光照时间安排如下:1~7天24小时;8~3 0天12小时;31~100天8小时;101~140天9~10小时;141天开始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每 天16小时止。 就一昼夜连续的光照时间来说,每天照明10小时以上对母鸡的性腺活动有刺激作用,为使母鸡发挥最大的产蛋潜力,一般每天应给予连续14~16小时的光照时间,而超17小时对鸡产蛋又有不良影响。注意:产蛋期光照时间的增加是逐渐的,一次调整量最多不应超过1 小时,否则易发生脱肛,光照时间增加到最长时(16小时),应恰是产蛋高峰期。 在自然光照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应用人工光照补充其不足的光照时间。

3.光照强度

是指光照时光线的亮度,通常称为照度。常用勒克斯作为照度单位。不同时期,不同种类鸡的适宜的光照强度不尽相同。光照强度对鸡的生长发育、产蛋和行为状态均有明显影响。 幼雏视力较弱,为使其尽早和较多地开食饮水,光照强度大些为好,1~14日龄宜用20 勒克斯。此时如光线偏暗,易引起雏鸡生长不良,死亡率增高,14日龄以后光照强度逐渐减低为5~10勒克斯。育成期的光线暗些为好,这样,既省电,鸡群也较宁静,又可防止啄癖发生,一般以5~10勒克斯为宜。 母鸡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其产蛋量也有所增加,因此,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以10~15勒克斯为宜。

4.光照管理

必须按光照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实行光照管理,所制订的光照制度既要保证必需的光照时间与强度,又要尽量减少电力消耗。光照制度应有利于控制母雏性成熟及促进母鸡产蛋量的提高。制订好光照制度后不要随意变动,否则会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光照制度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鸡舍类型以及季节变化而定。 开放式鸡舍的光照以自然光照为主,不足时根据光照制度补以人工光照。 灯泡应经常擦拭干净。灯泡的大致高度为灯泡间距的2/3。灯泡高度即灯泡至鸡身的垂直距离。灯泡间距即两灯泡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同瓦数灯泡获得10.76勒克斯照度应保持的高度和间距见表。

 不同瓦数灯泡获得10.76勒克斯照度需保持的高度和间距

灯泡瓦数
15
25
40
60
75
100
灯泡高度(米)
使用反光灯罩
1.1
1.4
2.0
3.1
3.2
4.1
不使用反光灯罩
0.7

0.9

1.4
2.1
2.3
2.9
灯泡间距(米)
使用反光灯罩

1.7

2.1

3.0

4.7

4.8

6.2
不使用反光灯罩
1.1
1.4
2.1
3.2
3.5
4.4

(二)温度

环境温度是影晌鸡体热调节的主要外界因素。尤其对开放式鸡舍来说,温度基本上是随季节与昼夜的变换而波动的,是与鸡的生产性能和鸡场生产费用密切相关的。温度对鸡的活动、饮食、生理状况与代谢强度均有影响,从而影响鸡的各种经济性状。温度对不同鸡群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乌鸡的整个生产周期可划分:

0~60日龄为育雏期;61~150日龄为育成期;151日龄以后为产蛋期。

乌鸡的饲养环境温度要求如下:

第一周33~35℃,第二周32~33℃,第三周30 ~32℃,第四周28~30℃,第五至八周26~28℃;

第九周开始为育成期,适宜温度为20~25 ℃;

产蛋期种鸡的最佳温度一般在20℃左右。

温度过高对蛋重及蛋壳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也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鸡舍设施状况来调控温度。一般情况下,种鸡的饲养环境不应低于10℃或高于32℃,否则产蛋率将明显下降。

(三)湿 度

鸡舍内湿度大小,决定于空气中所含水分和气温的高低。表示空气中湿度的指标常用相对湿度。在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对鸡群的影响不大,但在极端的情况下或与其他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时,也可对鸡群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不应忽视。

鸡舍内水气的来源有:

①大气中原有的水分,雨季水气增加;②鸡群呼出的水分;③饮水器水面蒸发的水分;④鸡粪便蒸发的水分。

高温高湿或低温低湿对鸡群的影响最大。鸡舍内湿度过大,地面潮湿,各种微生物、寄生虫繁衍,尤其是鸡球虫病的发病率将会提高。

乌鸡适宜的相对湿度,雏鸡约为60%,育成鸡为55~60%,种鸡为50~55%。

在生产实践中,防止鸡舍内湿度过高的方法有:

①鸡舍的建址应选择在高燥的地方,坐北朝南;②鸡舍的设计应保温防湿;③通风换气,使水蒸气排出舍外;

④利用刨花、锯末、垫草等吸收粪便中的水分;⑤尽量减少舍内漏水,及时清除粪便,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舍内干燥。

(四)通 风

通风换气是调节鸡舍内空气环境的重要措施,通风直接影响鸡舍内温度、湿度以及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等。通风的方法有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种。如通风控制合理,可使温度和湿度适宜,这样,鸡群健康,耗料少,生长发育快,同时产蛋也多,也节约了用电。通风在不同的季节要求不同。在冬季鸡舍内应保持一定的温度,通风量不宜过大。在夏季气候炎热,为达到减少湿度使鸡体散热快,又能使舍内温度降低的目的,就必须加大通风量。

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这些有害气体在空气中含量极微,一般以百万分之一(lppm)为单位计算。这些有害气体主要是由于鸡群的呼吸、排泄,以及有机物的分解而产生的,对人、鸡均有害。

1.氨 气

氨气无色,水溶性强,有刺激性臭味,主要是由饲料、粪便及垫料等在温热、高湿的环境下发生腐烂产生的。在饲养密度过大,温热高湿,管理不善,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浓度会逐渐增加。 氨对鸡的粘膜有刺激作用,降低食欲,降低抵抗力,引起生产下降,严重时中毒死亡。鸡舍内氨气浓度不得超过20ppm,一般闻不到大的气味,人的眼、鼻感不到刺激,则氨的浓度就不会超过20ppm。

2.硫化氢

硫化氢无色,易挥发,有强烈腐败的臭蛋气味,易溶于水。主要是由于粪便、垫料、饲料的腐败分解及肠内排出的气体形成的。硫化氢毒性较大,在较低度长期作用下,会使鸡的体质变弱,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较大时则会刺激神经系统,使鸡的瞳孔缩小,心脏衰弱,导致组织缺氧。鸡舍内硫化氢的浓度不得超过10ppm。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无色,无臭,略带酸味,主要由鸡群呼出。二氧化碳本身并无毒性,但当空中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缺氧,造成呼吸困难、昏迷,甚至窒息死亡。鸡舍内二氧化碳的允许浓度为0.5%。

4.尘 埃

空气中夹杂尘埃,微生物常附着在上面,这些微生物随空气流动被吸入鸡呼吸道,引起许多疾病。空气中尘埃的浓度取决粪便、垫料、通风强度、气流方向、湿度和鸡的活动程度等等。 为了排除有害气体,除应定期进行鸡舍清扫、冲洗和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水,不使其在舍内有分解机会外,主要靠通风换气来解决。


孵化与人工授精

(一)孵化方法

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很多传统的人工孵化方法。主要有:火炕孵化法、缸孵化法、炒谷孵化法、塑料热水袋孵化法、煤油灯孵化法等。随着养禽业的发展,产生了现代化的孵化法——机械孵化法。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孵化方法。

1.机械孵化法

机械孵化具有孵化量大、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安全可靠、易操作、孵化效果好等特点。适合于大、中型养鸡场使用。孵化机是发展现代化养鸡生产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种类很多,但大致可分为平面孵化机与立体孵化机两大类,立体孵化机又可分为箱式孵化机和房间式孵化机。

(1)孵化前的准备

孵化前应对孵化室和孵化机进行检修、消毒和试温。

孵化室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一般孵化室内的温度以22℃为宜,不得低于20℃,亦不应高于24℃,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0%。为了便于保持温湿度,孵化室的窗子要小,保温性能良好,采光系数以1:15~20为宜。为使孵化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天棚要离地面3米以上,并有专门的通气孔或风机。

孵化室和孵化设备在入孵前要彻底消毒,以保证雏鸡不受疾病感染。孵化室的墙壁最好用石灰水刷白,出雏盘应先用碱水清洗,后用药液消毒,孵化机内清洗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熏蒸方法是,按每立方米容积用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盛于搪瓷器皿内,放入孵化机底部,在温度24℃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的条件下,关闭机门熏蒸10小时,再开机门。 孵化机在入孵前要检修,以免中途发生事故。入孵前试温2~3天,待一切机件运转正常,温湿度稳定后,方可入孵。

(2)上蛋

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上蛋孵化。将挑选好的种蛋大头向上放在孵化盘里。由于种蛋保存期温度较低,为使上蛋后很快达到孵化机内温度,入孵前4~6小时或12~18 小时,将种蛋置于22~25℃的环境下预热,一般每周入孵两批,入孵时间最好在下午4~5点钟,这样一般可在白天大量出雏,工作方便。每批入孵的多少,应根据设备条件、孵化出雏能力、种蛋供应、雏鸡销售等情况而定。

(3)孵化机的管理

主要观察孵化机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如遇升高或降低,应及时调节。孵化室内温、湿度及换气,也应依气温情况适时调节。

(4)照蛋

孵化期内应照蛋3次,以便及时验出无精蛋和中途死胚蛋,并可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5)移蛋(落盘)

在孵化第十八天或第十九天最后一次照蛋后,将孵化盘上的蛋移入出雏盘中,此后停止翻蛋,增加水盘,提高湿度,准备出雏。移蛋的时间可依胚胎发育情况灵活掌握。在育种场要作系谱记录,在上蛋时即将每只母鸡的蛋标上记号,按顺序装入蛋盘,移蛋时应将同一母鸡的蛋移入同一个种蛋盘或同一个出雏网袋中,以便出雏后编号。

(6)出雏

发育正常的鸡胚,孵满20天就开始破壳出雏。在出雏期间,视出壳情况,及时捡出绒毛已干的雏鸡和空蛋壳,以利继续出雏。但不可经常打开机门,以免温、湿度降低,影响正常出雏。出雏期间应经常在地面上洒水,以保证室内和机内的湿度。出雏结束后,应抽出水盘和出雏盘,彻底清洗、晒干和消毒,准备下次出雏用。 每次捡出的雏鸡,放入出雏箱或雏鸡专用盒中,然后置于30~35℃的暗室中,使雏鸡充分休息,准备进入育雏舍或等候接运。

(7)停电时的措施

孵化期间停电时,如备有发电机应立即发电,如无发电机,应用火炉或火墙加温,使孵化室内温度保持在37℃左右,打开全部机门,每隔半小时翻蛋一次和转动风扇一次,地面上喷洒热水,调整湿度。如是短时间停电,可不必另行加温加湿。

(8)翻蛋

在孵化开始至移盘这段时间里,孵化机内的种蛋应每2.5~3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应为90°。如果此期间不翻蛋,势必会出现许多粘壳蛋,影响正常出雏。 (9)孵化记录:每次孵化应将上蛋日期、蛋数、种蛋来源、历次照蛋情况、孵化结果、孵化期内的温湿度变化等做好记录,以便统计孵化成绩和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2.火炕孵化法

(1)孵化设备

①孵化室:可用普通房屋代替,糊严顶棚和窗缝,室内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新鲜,在室内南北侧各搭一铺火炕,中间留一米左右宽的过道,炕上搭摊床。

②火炕:炕形与普通火炕相同,炕高约70厘米,宽约180厘米,长度依孵化量而定,在炕墙适当位置留一个20厘米×20厘米的烧火口,炕的内部结构以花洞式搭法为好,要求炕温均衡,好烧、不倒烟。

③摊床:摊床是我国传统孵化法必不可少的设备,供后期孵化和出雏用。在火炕的上方搭设,一般1~2层,床高120厘米左右,宽与炕同或比炕窄40厘米,长度依孵化量而定。床上钉好木板或铺双层秫秸帘均可,床周围钉上15厘米高的挡板,床面铺牛皮纸,纸上铺6厘米厚的麦秸等,再铺上草席。 此外,还应准备棉被、毯子等保温用品和温度计、照蛋器、蛋盘等用具。

(2)孵化操作技术

①试温:孵化前2~3天烧炕,检查各点温度是否均匀,掌握炕温规律,当炕的温度稳定在40~45℃,室温在25℃左右,相对湿度达50~60%时即可孵化。

②入孵:把选好的种蛋经过消毒,直接平放在炕席上,围上棉被或保温物,盖上棉被,若种蛋装盘孵化,可将2~3个蛋盘重叠起来,然后盖上棉被孵化。种蛋入孵前应预热5~6小时。

③温度调节:根据不同季节、气侯及种蛋的胚龄,通过调整烧炕的次数和时间、覆盖物的数量、翻蛋、晾蛋、移蛋等办法来调节孵化温度。炕孵成败的关键在于温度调节是否得当。 炕孵法的温度多采用变温孵化的方法,随着胚龄增加,孵化温度(炕面温度)从41~43℃逐渐降到37.5℃,具体变化情况如下表: 表2 炕孵法的孵化温度(炕面温度) 孵化天数 1~2 3~5 6~11 12 13~14 15~16 17~21 孵化温度(℃) 41~43 39.5 39 38 37.5 38 37.5

④照蛋、翻蛋、晾蛋与移蛋:火炕孵化一般是5~6天入孵一批,为简化操作过程,一般照蛋、翻蛋、晾蛋、移蛋等工作均可相互穿插进行。在整个孵化过程中照蛋两次,头照在第五至六天,二照在第十一天。每隔4~6小时翻蛋一次,直至14天上摊床。翻蛋时将上下层胚蛋、边缘与中间胚蛋对换位置,结合照蛋、移蛋进行翻蛋,并根据胚胎发育情况决定是否晾蛋和晾蛋时间的长短。

⑤上摊:入孵14天后,要立即将胚蛋移至摊床上孵化。若为两层摊床,则将入孵14~17天的蛋放在上层,18~21天的蛋放在下层,直至出雏。上摊前将室温提高2~3℃,再把胚蛋移上摊床,摞2~3层,用棉被盖好,升温至38℃左右,每天仍要进行翻蛋、移蛋,将边缘蛋与中心蛋对调位置。18天后不再翻蛋。此时应防止高温,蛋温应控制不超过39℃,相对湿度保持在65%以上。 出雏后,孵化盘、雏鸡盘、孵化室要消毒,棉被、毯子等要晾晒。

3.缸孵化法 缸孵化法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流行较广,历史悠久。

(1)缸孵设备:温水缸孵法备用水缸、盛蛋盘(铝盆、铁盆有铁锅、盛蛋锣、炭盆)等。两种孵缸的设置见图7和图8,摊床与炕孵法相似。

(2)缸孵法操作技术:种蛋入孵前要暖缸,分别用温水或炭火将缸烘热至39℃左右,然后将种蛋放入盛蛋箩或铝盆中,再放入缸中。 缸孵法在缸孵期(1~10天)可分为新缸期(1~5天)和陈缸期)(6~10天)两个阶段。入孵后3~4小时开始翻蛋,以后4~6小时翻蛋一次,主要将上与下,边与心蛋互换位置,缸孵期温度1~2天为38.5~39℃,3~10天约38℃,上摊温度与炕孵法相同。

4.温室孵化法

温室孵化具有孵化量大,不受电源限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其缺点是操作时温度高。 温室孵化,就其内部结构来看可分为架式、摊式和摊架结合式;就供温方式而言,有烟道式、地炕式,二者均以煤为燃料。现将温室架孵方法介绍如下:

(1)孵化设备及用具:

①温室:温室要保温,可利用旧房改建,室内砌夹层墙,夹层间填充锯屑保温。应有顶棚和水泥地面。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内外套间,一间作温室,另一间作摊房兼工作间。温室内装八角形孵架或平面重叠式多层孵架。 炉子设在工作间,温室内砌“回”字形或“八”字形火道和火墙,炉膛内径60厘米×45 厘米,火口为20厘米×25厘米,火口与烟道连接处坡度应逐渐增加,烟道内径约20厘米,烟道离地面高度约30厘米,可以做成火墙,烟囱设在温室外。

②蛋架及翻蛋装置:每间温室设蛋架两组,每组3行,每行10层,每层间距20厘米。 蛋架由4片八角形架组成,4片八角形架安装在带有滚珠轴承的铁轴上,要以铁轴为中心,用夹板联接铁片构成联动装置,孵架长180厘米,可平放56厘米×56厘米的蛋盘3个,一层蛋架翻动时,能牵动其他各层,翻蛋时以铁轴为中心,向前或向后倾斜45°角。

③蛋盘:每个蛋盘均为56厘米×56厘米,高5~6厘米,内装8条刀口状横木,每行可装蛋12个,共12行,每盘可装蛋144个。

④门窗及通气孔:温室的门窗应用双层木结构,中间填锯末,门上开一个20厘米×30厘米玻璃小窗,供室外观察用。每间温室设8个通气孔,互相对开,形成对流,每个孔20厘米×20厘米,每个孔用能活动的木板调节孔眼大小,以调节空气进拙量和温室温度。 其他用具:出雏盒、摊床、水盘、照蛋器、干湿温度计、消毒药品等等。

(2)孵化技术操作

孵化前应试温,一般试温1~2天,室温保持在39~40℃,放蛋位置温差不超过0.5℃,试温期间,改进一切不足之处,一切正常方可入孵。

①上蛋:种蛋经消毒后,大头朝上装入盘中,放进蛋架,然后关增长门、气孔,使蛋温在入孵后8~12小时达到预定的温度。

②温、湿调节:根据室内温度的高低,决定烧火次数和时间,并通过升降火道与烟囱联接处的铁皮闸板、开闭窗户、门帘、通气孔等来调节温室温度,为了尽可能保持室内温度稳定,烧火时注意掌握“大火不烧,小火不断”的原则。 一般温室湿度容易偏低,可通过增加水盘、湿麻袋片、地面洒水、墙上喷水、通风换气等调节。

③翻蛋及通风换气:每1~2小时翻蛋1次,14天以后每天翻蛋6次,18天以后不再翻蛋,翻蛋时将蛋架向前或向后倾斜45°角,人工翻蛋时应注意将架中间的蛋与架四周的蛋互调位置。

(二)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与运输

1.种蛋的选择

种蛋不是每一个都可以用来孵化,即使是优良种鸡群的蛋也是如此。种蛋质量的好坏,是育种与经营成败的关键之一,对雏鸡的质量及成鸡的生产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种蛋进行严格的选择。种蛋质量好,胚胎发育良好,生活力强,孵化率高,雏鸡质量好;反之,种蛋品质低劣,孵化率低,雏鸡生长发育不良,难以饲养。 种蛋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种蛋的来源,然后进行外观、听音、照蛋透视、剖视抽查等方法选择。 种蛋必须来自生产性能高而稳定、繁殖力强、无经蛋传播的疾病(如白痢、马立克氏病、枝原体病等)、饲喂全价饲料和管理完善的种鸡群。 种蛋的具体选择方法如下:

(1)外观选择:要看种蛋的清洁度、蛋重、蛋形、蛋壳颜色等。入孵种蛋,表面不应有粪便、破蛋液等污染物;蛋重要适中,符合品种标准,过大,孵化率下降;过小,雏鸡体重小,蛋重相差悬殊则出雏不整齐。一般选择35~40克的乌鸡种蛋为宜;蛋形以椭圆形为最好,过长、过圆、腰凸、两头尖的蛋必须剔除;蛋壳颜色应符合本品种要求。另外,钢皮蛋、沙皮蛋、皱纹蛋等均应剔除,不能作种蛋用。

(2)听音:两手各拿3枚种蛋,转动五指,使蛋与蛋互相轻轻碰撞,听其声音,完整无损的蛋其声音清脆,破损蛋可听到破裂声,应该剔除。

(3)照蛋透视:用照蛋灯或专门照蛋器械,在灯光下观察蛋壳、气室、蛋黄、血斑、肉斑等项内容。破损蛋可见裂纹;沙皮蛋可见一点一点的亮点;看气室大小了解蛋的新鲜程度,并可观察气室位置是否正常,正常新鲜蛋的蛋黄颜色为暗红或暗黄,如发现蛋黄上浮、蛋黄呈灰白色、蛋黄沉散等现象,均应剔除;如发现蛋黄上或蛋白上面有白色点、黑点、暗红点,转动时随着转动出现血肉斑,育种孵化应剔除。

(4)剖视抽检:此法多用于育种或外购的种蛋。将蛋打开倒入衬有黑纸或黑绒的玻璃板或平皿中,观察是否有血肉斑和新鲜程度。一般只用肉眼观察即可,在育种上则需用蛋白高度测定仪等专用仪器进行测量。新鲜蛋应是蛋白浓、蛋黄高度高,否则为陈蛋。

2.种蛋的保存

经过选择的种蛋,或从种鸡舍捡出的种蛋,如不马上入孵,就应该置于种蛋贮存室保存。种蛋的保存对种蛋的质量和孵化十分重要。如保存不当,会导致孵化率降低,甚至造成无法孵化的后果。 保存种蛋应有专用的种蛋贮存室,并要求隔热性能好,清洁,防尘沙,杜绝蚊蝇老鼠,能防阳光直晒和穿堂风,有条件的可备有空调机、排风扇等,以便调节贮存室的温湿度及通风。

(1)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最适宜的温度应在10~15℃。保存时间短,可采用温度上限,保存时间长则应采用温度下限。由于鸡胚发育的临界温度为20℃,因此,种蛋保存的环境温度一般要低于20℃,最高不得超过23℃。 还应注意,刚产出的种蛋降到保存温度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胚胎对温度大幅度变化非常敏感,逐渐降温才不会损害胚胎的生活力。一般降温需要一天左右。

(2)种蛋保存的相对湿度:种蛋保存期间,蛋内水分通过气孔不断蒸发,其速度与贮存室内的相对湿度成反比。为了尽量减少蛋内水分蒸发,必须提高贮存室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65~70%为宜。

(3)种蛋保存期内的转蛋:保存期内应进行转蛋,目的是防止蛋黄与壳膜粘连,以免胚胎早期死亡,保存时间在1周内可不必转蛋,超过1周时,每天转蛋1~2次为好。

(4)种蛋保存的时间:种蛋的保存时间对孵化率有较大的影响,种蛋在适当的环境中(如有空调设备的种蛋贮存室)保存两周以内,孵化率下降幅度小;保存期在两周以上,孵化率下降较显著;保存3周以上,孵化率则急剧下降。因此,一般要求种蛋保存1周以内宜,最多不要超过两周。如无适宜的保存条件,可视气候情况掌握,天气凉爽(早春、春季、初秋),保存时间可相对长些,一般10天左右;严冬酷暑,保存时间应相对短些,一般在5天以内为宜。

(5)种蛋的放置方位:一般认为种蛋在保存期间应该小头向上竖放,这样对提高孵化率有利。

3.种蛋的消毒

鸡蛋产出后,蛋壳上附着的许多微生物即迅速繁殖,细菌可通过气孔进入蛋内,这对孵化率和雏鸡质量都有不利的影响,尤其是鸡白痢、枝原体病、鸡马立克氏病等,能通过蛋将疾病纵向传给后代,其后果十分严重,所以必须对种蛋进行严格消毒。

(1)消毒的时间:就理论上来说,种蛋消毒最好在鸡蛋刚产出后立即进行,但在生产实践中不可能做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每次收集种蛋后,立刻在鸡舍里的消毒室消毒或立即送孵化室消毒,最好不要等全部集中到一起再消毒,更不能将种蛋放在鸡舍里过夜。 由于消毒过的种蛋仍会被细菌重新污染,因此,种蛋入孵后,仍应立刻在孵化机里进行第二次消毒。

(2)消毒方法:

①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每次收集完种蛋,捡出脏蛋、破壳蛋、畸形蛋,立即在鸡舍消毒室消毒,每立方米容积用42毫升福尔马林加21克高锰酸钾,在温度20~24℃以上,相对湿度75~80%以上的条件下,熏蒸30分钟。在孵化机里进行第二次消毒,一般用福尔马林28毫升加高锰酸钾14克熏蒸30分钟。如果只在入孵时进行一次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14 毫升加高锰酸钾7克,熏蒸一小时。 在孵化机内消毒时应避开24~96小时胚龄的胚蛋。如种蛋从蛋库移出后,蛋壳上凝有水珠,应提高温度,待水珠蒸发后,再进行消毒,否则对胚胎不利。

②新洁尔灭消毒法:以1:1000(5%原液+50倍水)新洁尔灭溶液喷洒于蛋表面,或在40~50℃的该溶液中浸泡3分钟,取出晾干后置于孵化器内进行孵化。

③高锰酸钾消毒法:取高锰酸钾10克,加清洁水50升,在40℃的该溶液中浸泡2分钟,取出晾干入孵。

④紫外线照射消毒法:用紫外线光源离种蛋40厘米,照射1分钟,背面再照射1次。

4.种蛋的运输

种蛋一定要包装好,最好用特制的纸箱和蛋托。也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如用纸箱、木盆、篾篓等,装蛋时尽量在蛋与蛋、层与层之间充填碎纸、木屑、谷壳等垫料,但这些垫料一定要干燥清洁。包装时应进行选蛋,剔除明显不合格的种蛋,尤其是破蛋,有条件的还可进行种蛋消毒。包装要牢固,并做到轻装轻放。包装箱外用绳子或包装带捆牢。并注明“ 种蛋”、“不要倒置”、“易碎”、“防雨”、“防震”等字样。 运蛋要求快速而平稳,最好是空运或船运,其次是火车运输。运输中要防止强烈震动,减少颠簸。运输种蛋还要考虑季节,夏季要防日晒、高温,冬季要防冻裂和注意保温。 运输种蛋到达目的地后,应尽快开箱检,检出破损蛋,被破蛋液污染的种蛋要用软布擦拭干净,然后装盘、消毒、入孵。

(三)孵化技术

孵化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孵化的效果,孵化应掌握好外界条件,即温度、湿度、通风、翻蛋、晾蛋等,给以最适宜的孵化条件,才能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1.温 度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是决定孵化成功与否的关键。胚胎发育要有一定的温度,只有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的孵化率。 乌鸡孵化比较适宜的温度是恒定37.8℃,出雏时的湿度恒定在37℃左右。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胚胎死亡。 胚胎发育阶段不同,对外界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孵化初期,由于胚胎刚发育,自身产生的体热很少,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差,此期孵化的温度要稍高些;孵化中期,胚胎发育逐步加快,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增强,孵化温度应保持恒定;孵化后期,即孵化至19~21天,胚胎自身产生大量的体热,要把胚蛋转到出雏机内等待小鸡出壳,这时的温度要稍低些,出雏机温度要比孵化机内温度低1℃(即36.5~37℃)。

2.湿 度

湿度对鸡有胚肿发育也有很大作用,也是孵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但胚胎对相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要比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一些,一般要求达到40~70%。在南方虽然自然相对湿度较高,但仍要掌握好相对湿度的主低变化。 乌鸡孵化相对湿度,在孵化初期(1~7天),胚胎需形成羊水,尿囊液,湿度要求高些,为60~65%;孵化在期(8~18天),因胚胎的羊水、尿囊液需排出,相对湿度要求低些,为50 %;孵化后期(19~21天),小鸡即将出壳,为防止雏鸡绒毛与蛋壳膜粘连,应给予较高的相对湿度,一般可提高到70%左右。

3.通 风

由于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为保持胚胎的正常气体代谢,必须供给充足的新鲜空气。因此,通风换气非常重要。如孵化箱内通风换气好,就可及时满足胚胎正常发育的氧气,并及时排除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蛋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超过1%时胚胎发慢,死亡率高,弱雏增加。因此,孵化时必须保持孵化器内空气新鲜,内速正常,通气孔的大小和位置适当,风扇转速适中。孵化初期通气孔可不必打开,但孵化中后期,通气孔一定要打开。 通风与温度、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风良好,散热就快,湿度就小;通风不良,温度散发慢,湿度高。通风过大,必要的温、湿度都难以保持。因此,应综合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调节通风口的大小。

4.翻 蛋

天然孵化时,据有人观察抱窝鸡一天要用爪、嘴翻动胚蛋30~40次,这是生物本能的反应,也是适应胚蛋的生理要求的。翻蛋的目的在于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使胚胎运动,保证胎位正常。 人工孵化时,一般每2.5~3小时翻蛋1次,孵化满18天移蛋后即可停止翻蛋。翻蛋的角度一般为向前或向后45角。

5.晾 蛋

晾蛋的主要作用是降温。晾蛋是指种蛋孵化到一定时间,将孵化器门打开,让胚蛋温度下降的一种孵化操作程序。晾蛋一般与翻蛋同时进行。如孵化条件在适宜的范围内可不必晾蛋。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在30℃以上,当胚胎孵化到中期后自身产生大量体热,而孵化箱内的温度又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晾蛋。

6.照 蛋

照蛋的目的在于观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如发现不正常,可找出原因,及时调整孵化条件,以便获得良好的孵化效果,并将无精蛋、死胚蛋、破壳蛋等剔除。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在入孵5~6天时进行,将无精蛋、裂纹蛋验出;第二次在11天左右时,主要将中途死胚蛋验出,以免孵化时变质炸裂;第三次一般在移蛋时,一边落盘一边验蛋,剔出后期死胚蛋,这次作为落盘时间和出雏环境控制的参考。

7.孵化率的计算

孵化率是反映孵化成绩的一项量化指标。现将有关孵化率的一些指标的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1)种蛋合格率:系指选种期间所产的符合本品种、品系要求的种蛋数占产蛋数的百分比。 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 产蛋总数×100%

(2)受精率:系指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 受精率=受精蛋数 入孵蛋数×100%

(3)孵化率:系指出雏数占入孵蛋或受精蛋的百分比。 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 入孵蛋数×100% 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 受精蛋数×100%

(4)健雏率:系指健康正常雏鸡占出雏数的百分比。 健雏率=健雏数 出雏数×100%

(5)种母鸡提供健雏数:系指每只种母鸡在500日龄内提供的健康雏鸡数。

(四)人工授精

随着现代化养禽业的迅速发展,饲养管理制度有所改变,种鸡由平养改为笼养,为适应这种新的管理制度,采用人工授精进行鸡有繁殖是势在必行。人工授精目前已成为促进养鸡业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使受精率提高,种蛋和雏鸡成本降低。这一技术在鸡的育种、种鸡的繁殖、蛋鸡和肉鸡的笼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成为家禽繁殖和育种工作的有力工具。从90年代开始,泰和乌鸡原种场建立了两个新品系,并在笼养和人工授精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人工授精的好处

(1)减少公鸡的饲养量:人工授精公母比例大,节约了饲料和鸡舍,因而成本降低。乌鸡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1:10~15,采用人工授精后,扩大到1:30~40,可以少养种公鸡,降低饲养成本。优良的种公鸡,因腿部疾病或外伤,不能自然交配,而人工授精却可以照常发挥这些公鸡的作用。

(2)提高受精率:泰和鸡的自然交配受精率为85%,而人工授精则可达90%以上。

(3)种蛋合格率高:种鸡平养时,难免有脏蛋、破壳蛋,采用人工授精多半改为笼养,种蛋清洁卫生,破损少,相应地提高了合格率。

(4)繁殖率高:使用笼养鸡人工授精,不用单间配种,对育种工作一大改进,记录方便、准确,使优良公鸡的后代加快扩群繁殖,从而提高了种群的生产水平。

(5)有利于“基因库”的保存:如能使用冷冻保存精液,当某优秀公鸡因故死亡后,仍可继续利用的其精液繁殖后代。

2.人工授精种鸡的选择

人工授精所用种公鸡的数量和繁殖性能都有一些特殊要求,应按此要求选择种公鸡。根据公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在90日龄进行第一次选择,每10只母鸡选留1只公鸡,选择的种公鸡要完全符合本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发育良好,体态健壮,双亲生产性能高,健康无病。在120日龄进行第二次筛选,每20只母鸡选留1只公鸡。在180日龄进行第三次先择,结合对公鸡按摩调教进行,每30只母鸡选留1只公鸡,并留有10~15%的后备种公鸡。选留下的种公鸡要求头高昂,呜叫雄壮有力,腹部柔软,采精按摩时肛门能外翻,泄殖腔大而宽松,条件上反射灵敏,交配器能勃起,并能射出良好的精液。 种母鸡无特殊要求,按育种或生产需要选择。要求健康无病,生长发育良好,泄殖腔宽松湿润,体型紧凑,生殖系统没有炎症。

3.采精技术

(1)采精方法:采精的方法有多种,如按摩法、台鸡法、隔截法和电刺激法等。当前生产中最普遍打用的是按摩法,它安全可靠,简便,采出的精液干净。

①保定:通常两人操作,保定员用双手各握住公鸡一只腿,自然分开,大拇指扣住翅膀,使公鸡头部向后,尾部对向采精员,呈自然交配姿势。

②按摩:采精员左手手心向下,拇指及其余4指分开,紧贴公鸡,沿腰背向尾部轻轻地按摩2~3次,引起公鸡性反射。

③采精:当公鸡出现性反射时,采精员右手拇指与食指分开,中指与无名指间夹住集精杯,轻轻按公鸡耻骨下缘两侧,并触摸抖动,当泄殖腔翻开时,左手将尾羽拨向背部,拇指与食指分开,轻轻挤压泄殖腔,公鸡即可射精,右手迅速将集精杯口置于泄殖腔下方承接精液。

(2)采精次数:公鸡的射精量、精子的浓度与采精次数有密切的关系。采精过频,影响精液的质量。泰和鸡公鸡以每2天或3天采精1次宜,这样精夜质量高。但公鸡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等的含量必须符合要求。

(3)采精应注意的事项:

①公鸡的调教:采精前必须对公鸡进行调教训练。首先剪去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以防污染精液,每天训练1~2次,经3~4天后即可采到精液。多次训练仍没有条件反身或采不到精液的公鸡应予以淘汰。

②公鸡的隔离:公鸡最好单笼饲养,以免相互斗殴,影响采精量,采精前2周将公鸡上笼,使其熟悉环境,以利采精。

③采精前要亭食:公鸡当天采精前3~4小时要停食,防止饱食后采精时排粪,影响精液质量。

④固定采精员:采精的熟练程度、手势和压迫力的不同都影响采精量和品质,故最好固定采精员。

⑤用具消毒:采精用具应经过刷洗、消毒、晾干或烘干后使用。

⑥搞好精液的保存和使用:采集的精液应立即置于25~30℃的保温瓶内保存,精液最好在采精后30分钟内用完,否则活力将会大大降低。

4.输精技术

(1)输精操作:

①保定:一般输精由2人操作,助手左手握住母鸡腿部,右手按压腹部,施加一定压力,将泄殖腔翻开露出输卵管口,输卵管口在泄殖腔右侧上方,右侧为直肠开口,立即将母鸡泄殖腔朝向输精员,便可输精。

②输精:当输卵管口翻出后,输精员即可输精,当输精器(图10)插入的一瞬间,便稍往后拉,助手即可解除对母鸡腹部的压力,这样就使精液有效地输到母鸡输卵管内,每输一只母鸡,都要用棉球擦拭输精器头。最好每输一只母鸡换一个输精器头,以免疾病相互感染。

(2)输精深度:一般以浅输精为宜,输精管插入输卵管口1~2厘米,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3)输精时间:应在每天下午2~4点钟,母鸡产蛋之后输精。提前输精,输卵管内有蛋,阻碍精子运行,受精率明显下降。

(4)输精次数与输精量:母鸡在产蛋期,每周输精1次,就可获得较高的受精率,但一般以3~4天输精1次为好。输精后48小时即可收集种蛋。 精液的品质决定采精量和采精次数。新鲜未经稀释的精液,每次人工授精可用0.025~0 .05毫升。正常种公鸡每毫升精液中含有40亿精子,每次输入0.025毫升,有效精子数可达1 亿,受精率可达95%以上。

5.精液品质的评定

(1)外观检查:正常精液为乳白色或稍带黄色。混有血液、尿液及粪便的精液均为异常,品质不良,受精率也低。精液外观区别见表3。 表3 精液外观区别 精液外观 颜色与状态 原因 正 常 乳白色、不透明 黄 褐 色 粪便污染 粉 红 色 混入血液 异 常 粉白色,棉絮状 混入尿酸盐 上层见水渍状 混入过量透明液

(2)精液量检查:用带有刻度的吸管或其他计量器,将精液吸入后读数,一般一只公鸡一次采精量为0.5毫升。

(3)活力检查:采精后20分钟,取同等量精液和生理盐水各一滴,置于载玻片上,混和均匀,放上盖玻片,在37℃条件下,用200~400倍显微镜检查,呈直线运动的才有授精能力,视其中比例的多少,评为0.1至1级,在实践中最好的为0.9级,故精子活力达0.8,受精率 可达90%以上。呈旋涡翻滚状的为活力高、密度大的精液。如精子呈圆周运动或原地摆动的均无授精能力。

(4)密度检查:可采用精子密度估测法。在显微镜下,如见整个视野布满精子,精子间几乎无空隙,一般每毫升精液的精子在40亿以上,为浓稠的精液;如在视野中精子间距明显,每毫升精液的精子在20亿~40亿之间,为中等密度的精液;如见精子间有很大的空隙,每毫升精液的精子在20亿以下,为稀精液。

(5)酸碱度检查:正常精液的氢离子浓度为100nmol/L(pH7),当氢离子浓度大于1000nmol /L(pH值小于6)时,精子运动缓慢;氢离子浓度小于10nmol/L(pH值大于8)时,精子运动快,易死亡。

(6)畸形率的检查:取精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上,抹片,自然风干,后用98%的酒精固定1 ~2分钟,冲洗,再用0.5%龙胆紫染色3分钟,冲洗,晾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数出300~500 个精子中有多少个畸形精子,换算成百分比即力畸形率。

6.精液的稀释与保存

(1)精液的稀释:精液稀释的目的,一是扩充精液量,增加输精鸡数;二是延长精子的寿命的保存时间,以更操作与运输。将合格的精液与等温的稀释液缓慢混合,防止起泡,也要防止急剧降温和温度反复波动。常用的稀释液有:

①1%氯化钠溶液:氯化钠1,蒸馏水100。

②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1.456,磷酸氢二押0.873,蒸馏水100。

③葡萄糖液:葡萄糖5.7,蒸馏水100。

④蛋黄葡萄糖液:新鲜蛋黄1.5,葡萄糖4.25,蒸馏水100。 上述各种稀释液中每100毫升加500~1000单位青霉素和霉素,起抗菌作用。

(2)精液的保存:短期保存可于采精后15分钟内稀释,在0~5℃条件下保存。如需长久保存,则需进行冷冻保存。

7.人工授精常用器具 人工授精常用器材与用品有:集精杯、0.05~0.5毫升滴管、0.05~0.5毫升刻度滴管、保温瓶或保温杯、5~10毫升刻度试管、10~20毫升注射器、12#针头、消毒盒或铝锅、100 ℃温度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微量吸液器、瓷盘、瓷桶、弯剪、电炉、生理盐水、蒸馏水、试纸、酒精、药棉、试管刷、纱布、脸盆、毛巾等。

 


饲料与营养

(一)饲料的种类

饲料由许多种成分组成,含有鸡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饲料的种类很多,通常可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青绿饲料、添加剂饲料养。

1.能量饲料

包括谷物饲料和块根、块茎饲料,富含淀粉与少量蛋白质、脂肪,其他营养素含量较少,因此它含能量高,粗纤维含量少,易于消化吸收。一般在乌鸡的饲料中占55~65%。鸡的能量饲料主要有玉米、高粱、稻谷、大小麦、薯干粉等。

(1)玉米:玉米是乌鸡配合饲料中使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能量饲料,是代谢能最高的能量饲料,粗纤维含量少,适口性好,脂肪含量较高,另外还含有粗蛋白质。赖氨酸、色氨酸含量低,钙、磷及B族维生素含量也较低。黄玉米比白玉米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对鸡的蛋黄色泽有利。

(2)高粱:高粱含淀粉与玉米相仿,蛋白质稍高于玉米,但脂肪含量低于玉米,饲养效果只相当于下米的90%左右。高粱中含有单宁,适口性差,多喂易造成便秘,因此,在配合饲料时占20%以下为宜。

(3)稻谷:其营养价值只相当于玉米的80%左右,能量水平低。但它的适口性好,为鸡所喜食,而且含核黄素、磷较多,是雏鸡开食常用的饲料之一。碎米的营养价值稍好,是雏鸡的好饲料。稻谷的喂量占精料的15~20%为宜。

(4)小麦:小麦是仅次于玉米的高能量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但蛋氨酸、赖氨酸偏低,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也较低。

(5)大麦:大麦代谢能较低,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也较高,含粗脂及少,但赖氨酸含量较高。

(6)小麦麸:小麦麸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也偏高,或养成分较为均衡,但含钙少,富含B族维生素,适口性好,有轻泻作用。在种鸡饲料中用5~8%为好。

2.蛋白质饲料 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的饲料称为蛋白质饲料。它是日粮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饲料主要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两大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有豆饼、花生饼、葵花籽饼、菜籽饼、棉籽饼、芝麻饼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有鱼粉、血肉粉、蚕蛹粉、羽毛粉等。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①豆饼:豆饼是鸡饲料的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是鸡理想的蛋白质饲料之一。豆饼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赖氨酸含量也高,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但缺少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含钙量也不足。豆粕的营养价值比豆饼还要高。由于豆饼或豆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此,在选用豆饼或豆粕作饲料时,一定要用经热处理过的熟豆饼或熟豆粕,因为热处理可以破坏抗胰蛋白酶。

②花生饼:花生饼是一种含蛋白质很高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含有对鸡营养十分重要的精氨酸和组氨酸,在能补给合成赖氨酸与蛋氨酸的条件下,可以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它的适口性好,而且硫胺素、烟酸、泛酸的含量多,但含脂肪偏高,易发生霉变。在霉变的花生饼中含有毒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对鸡有毒害作用,严重的可致鸡死亡。因此,花生饼在贮存时应严防潮湿和阳光直射。新鲜的花生饼在鸡日粮中可占20%左右,与豆饼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③葵花籽饼:葵花籽饼同粗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粗脂肪含量在5%以下,粗纤维在10% 以下,可作为蛋白质饲料代替部分豆饼喂鸡。既可喂雏鸡,又可喂种鸡。

④菜籽饼:它含有特殊的辛辣味,适口性差,且含有硫葡萄糖苷毒素,要经去毒处理后才能利用。雏鸡与种鸡不喂为好,后备青年鸡的使用量也不应超过5%。

⑤棉籽饼:棉籽饼粗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粗纤维含量高,因其中含有有毒性的游离棉酚,所以饲料中不宜多用,经热处理或去毒处理后可作为鸡的蛋白质补充饲料,但喂量一般在5%以下为宜,否则会影响鸡的生长和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种公鸡饲料中绝不能用棉籽饼。

⑥芝麻饼:它含蛋白质高,硫氨基酸及赖氨酸的含量也较高,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且适口性好,喂量可占日粮的5~7%。 此外,还有其他饼类如胡麻饼、棕榈饼等饼粕,均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

(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①鱼粉:鱼粉是鸡最理想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很高,一般在50~65%。粗脂肪在12%以下,灰分在20%以下,富含钙、磷及维生素B12等,含有特别丰富的赖氨酸、 蛋氨酸和色氨酸,这些特点很适合乌鸡的营养需要,是雏鸡和种鸡不可缺少的饲料。但其用量要视含盐量的高低而定,一般可占日粮的5~10%。另外,鱼粉含脂肪较多,易变质,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②血肉粉:是屠宰畜禽的废弃物加工而成的。血粉由动物鲜血制成,含粗蛋白质80%以上,且富含赖氨酸、精氨酸和铁,但有腥味,适口性差,不易消化,雏鸡最好不用,种鸡可用3%左右。肉骨粉的粗蛋白质含量在45~50%,钙、磷含量较高且比例适当,但粗脂肪含量较高,易腐败变质。

③蚕蛹粉:含脂肪高,应脱脂处理后使用。一般含粗蛋白质60%左右。但蚕蛹有一定的腥臭味,喂多了会影响产品的味道,因此喂量不宜多,应限制在2~3%。

④羽毛粉:是羽毛经水解角质蛋白后的新型蛋白质资源,蛋白质含量高达80%左右,但由于主要限制氨基酸含量极低,因此质量差,品位低,不宜多喂。 此外,单细胞藻类蛋白为近来饲料蛋白质的新来源,许多专家学者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诸如饲料酵母的新型蛋白质饲料等等,都已慢慢步入蛋白质饲料的行列。

3.青绿饲料 鸡的青绿饲料是指细嫩而易消化的蔬菜、牧草等。青绿饲料水分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少,但维生素含量丰富,无机盐含量也较多,且钙、磷比例较合适。青绿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成本低,家村专业户使用较普遍,用量可为精料的15~30%。

4.无机盐饲料 无机盐饲料都是含营养素比较专一的饲料,有的兼含两种营养元素。

5.添加剂饲料 包括营养性添加剂与非养性添加剂两大类。营养性添加剂,主要是补充配合饲料中含量不足的营养素,使所配合的饲料达到全价。非营养性添加剂并不是营养需要,它是一种辅助性饲料,添加后可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防止疾病感染,增强抵抗力,杀害或控制寄生虫,防止饲料变质,或是提高适口性等。

(1)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有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微量元素添加剂和维生素添加剂等。

①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常用的有L-赖氨酸和DL-蛋氨酸。根据配合饲料中含量的多少,参照饲养标准,添加其不足部分,直到全价为止。

②微量元素添加剂:根据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产蛋期的营养需要,常以每吨饲料计算添加量。参见表5乌鸡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和建议配方。

③维生素添加剂:多由人工合成的各种维生素配合而成为复合维生素添加剂。要根据饲料配方和鸡的营养需要添加,要求拌和均匀。脂溶性维生素易于氧化失效,其添加量要适当增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添加剂的用量甚微,添加时应以细玉米粉为载体,玉米粉以10千克为宜,这样添加剂的量达到1%,易于在饲料中混匀。 微量元素有结晶水,用前应烘干磨碎才能混匀。维生素应在添加前与载体混合,不宜早配,以免失效。

(2)非营养性添加剂:有抗菌药物、促生长药物、抗球虫药、抗氧化剂及防霉剂等。

①抗菌药与促生长药:常用的有杆菌肽、泰乐霉素等多种,并不断的新药出现,根据需要和使用说明书添加,对生产有显著的效果。

②抗球虫药:有预防和治疗鸡球虫病的作用。抗球虫药种类很多,根据说明书使用,要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③抗氧化剂:为了避免饲料氧化酸败和脂容性维生素被氧化失效,饲料中加入丁基化羟基甲苯(BHT)、丁基化羟基苯甲醚(BHA)、乙氧基喹等,可以防止饲料的氧化,一般添加量为 0.01~0.05%。

④防霉剂:为了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可在饲料贮存期间加入丙酸钠或丙酸钙,防止霉菌繁殖,其加入量分别为2.5ppm和5ppm。

(二)乌鸡日粮的配制

要使乌鸡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就必须喂给含各种营养物质全面的而且平衡的配合饲料。饲料要根据鸡的各个生长阶段和产蛋期的营养需要来进行配合。

1.日粮配合的原则

由于养鸡业中饲料的成本一般占生产成本的70%左右,因此配合日粮时要精打细算,制定典型日粮,既能满足鸡的生长和生产需要,保证鸡的健康,又不浪费饲料,日粮的价格又低。配合鸡的日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选配饲料: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利用本场生产的饲料,并选用优质价廉的饲料,降低饲料成本。

(2)饲料要优质:要求新鲜、清洁,适口性强,符合鸡的消化生理特点。日粮中的粗纤维以不超过5%为宜,粗脂肪含量也不宜过多,霉变饲料不使用,对味道不好的饲料,要注意调味,以提高适口性。

(3)饲料尽量多样化:使营养全面,比例适当,配合饲料时要反复搅拌均匀,特别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饲料及抗生素,尤其需要拌匀。对肉蛋品质有不良影响的饲料要慎用。

(4)日粮要有一定的体积:体积过大,吃不进去,鸡得不到必需和营养;体积过小,鸡常有饥饿感,出现抢料,以致采食不均。

(5)饲料要有计划安排:切勿对配方作大变动,以免影响鸡群的生长与生产;而且一次不能配制过多,以免使用时间太长而变质。 配合鸡的日粮,各类饲料应占相应的比例,其比例参考值如表7。

配合鸡日粮各类饲料的大致比例

饲 料种 类
参考百分比
谷物饲料(一般2~3种以上)
50~70
糠麸类饲料
5~10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豆饼、豆粕等)
15~20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5~20
无机盐饲料
3~6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药物添加剂(加辅料)
0.5~1
干草(树叶)类饲料
2~5
青饲料(无添加剂时)按精料总量加喂
25~30

2.饲养示准的制定

配合日粮前,首先要制定刻品种的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通过科学试验,以及刻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活水平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的一个大致标准。 乌鸡的饲养标准列于表8中,可供配合日粮时参考。

乌鸡的饲养标准

营养成分
雏 鸡(0~60日龄)
育成鸡(61~150日龄)
种鸡(151~500日龄)
产蛋率>30%
产蛋率<30%
代谢能(兆焦/千克)
11.91
10.66~10.87
12.28
10.87
粗蛋白质(%)
19
14~15
16
15
蛋能比(克/兆焦)
15.95
13.13~13.80
14.20
13.80
钙(%)
0.80
0.60
3.2
3.0
总 磷(%)
0.60
0.50
0.60
0.60
有效磷(%)
0.50
0.40
0.50
0.50
盐(%)
0.35
0.35
0.35
0.35
蛋氨酸(%)
0.32
0.25
0.30
0.25
赖氨酸(%)
0.80
0.50
0.60
0.50

3.日粮配合的方法

(1)确定配合日粮要计算的指标:在配合饲料时,一般要计算以下几项指标:代谢能(兆焦/千克)或(兆卡/千克);粗蛋白质(%);蛋白能量比(克/兆焦)或(克/兆卡);蛋氨酸(%); 胱氨酸(%);赖氨酸(%);钙及磷(总磷和有效磷),以及每千克饲料的价格。

(2)日粮的配合与调整:根据以下3种情况需要配合不同的日粮或进行日粮的调整。

①根据鸡群生长或产蛋的需要:对乌鸡分为雏鸡(0~60日龄)、育成鸡(61~150日龄)、产蛋期种鸡(151~500日龄)3个阶段进行配合。种鸡又根据鸡群的产蛋率分为蛋率<30%和产蛋率>30%两种日粮进行配合。

②根据饲料变化改变调整配方:由于某些饲料的供应有时会发生变化,因而日粮必须作一些改变,若不是主要品种,可以简单变动一下就行了,若是足以左右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主要饲料的短缺或不足,就要重新制定日粮配方。因此,负责配料的人员要掌握和了解本场饲料供应状况或饲料短缺情况,及早作出估计与安排,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因饲料配方的突然变化而影响生产。

③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日粮结构:气温随着季节变化,鸡的采食量也随温度而波动,为了保证鸡在不同气温下仍能摄取到足够的各种营养物质,应当根据舍温的变化调整日粮的 结构,以保证鸡群的正常生产。如夏季气温高,可适当减少能量饲料,增加蛋白质饲料,并喂些适口性好、凉爽的饲料,如块根块茎类、瓜类、蒜等饲料。

(3)日粮配合的步骤:一般可按以下步骤配制:

第一,确定新配日粮主要营养成分的水平;

第二,拟定新配日粮的结构,即各类饲料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日粮结构初步拟定后,可从饲料营养成分表中查出各种饲料的营养素含量,然后计算出日粮中各种主要营养素的水平;

第四,初配的日粮,各种主要或养素的水平可能与原计划有出入,只要变动两三种饲料的比例,稍作调整即可,为了减少盲目性,在变动比例之前,必须掌握两种饲料互换1%可调整的幅度,根据可调整度变更比例,能较快地消除初配日粮的误差,使各种主要或养素接近原订水平;

第五,配制的日粮一般不计其含有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但应按不同鸡群的需要添加;

第六,计算每千克新配日粮的价格,以作戌本核算的依据;

第七,记录从何时开始变更日粮,以便日后参考与总结。

(4)具体配制方法:配合日粮的方法很多,有试差法、公式法等,但大家公认用试差法比较好,它计算的数据清楚,容易掌握,所以多用试差法。随差科学的发展,近饲料工业都是用电子计算机来进行日粮的配合。总之,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原则和步骤都是相同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鸡舍与设备

(一)鸡舍设计的要求

鸡舍设计为养鸡场环境工程设计的主要部分,是综合场区的环境,为鸡群的生长发育、产蛋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直接在鸡舍工作的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工程设计。在设计鸡舍时,对整个鸡舍应有一个总体要求,对各部分有具体的要求。所设计的鸡舍既要满足鸡群的生物学特性要求,又要使造价低,节约资金。 乌鸡喜欢干燥,特别怕潮湿,因此在设计鸡舍时要充分注意通风排湿。

鸡舍设计的要求如下:

1.鸡舍面积适宜

鸡舍的面积大小,应根据饲养方式和密度来决定。鸡舍的跨度不宜过大,开放式鸡舍在9.5米以内,自然通风能取得良好效果。简易鸡舍跨度在6米左右,高度(屋檐至地面)在2.4 米以下。

2.隔热与保温性能好

鸡是恒温动物,在环境温度为7~30℃时,能自行调节体温,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30℃ 或低于7℃时,鸡就不能自行调节体温。因此鸡舍应冬暖夏凉,不论何种鸡舍,都应有隔热、保温性能良好的屋顶和墙壁,尤其是屋顶。鸡舍隔热、保温性能的好坏,对鸡群生产会造成长期的影响。

3.采光与通风要充足

能保证鸡舍内有适宜的光照和良好的空气环境。

4.便于防疫

在鸡群全部转出后,能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消毒。

5.牢固严密

鸡舍的屋顶或墙壁,要求没有缝隙与漏洞,地面与水泥墙裙要牢固,所有的口、孔均安装牢固的金属网,以防野禽、老鼠等飞窜或掏洞。

6.门和过道的结构要紧凑

一般单门高2米、宽1米,双门高2~2.1米、宽1.6米(2米×0.8米),窗户须兼顾通风与采光系数(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值),一般采光系数为0.1~0.07,寒冷地区可低一些,约为0.04。 过道的宽狭必须考虑到人行和操作方便。跨度小的平养鸡舍过道设计在北侧,宽约1.2 米,跨度大于9米的鸡舍,过道设在中间,宽约1.5米。笼养鸡舍的过道宽以不少于1米为宜。总之,门和过道的结构要便于工作、运输和防寒。

7.地面与运动场

地面应抹水泥,并设有下水道,以便冲洗消毒。在地下水位高或较潮湿的地区,在地面下应铺设防潮层(油毡或塑料薄膜)。饲养育成鸡与鸡的开放式平养鸡舍,应设有运动场,一般与鸡舍等长,宽度约为鸡舍跨度的2倍。运动场设在南面,地面平整并稍有坡度,以利排水,运动场应有围篱或围墙。 鸡舍设计的应注意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选择坚固耐用,价廉物美的材料,以降低鸡舍造价,并可适当建简易鸡合。

(二)场扯的选择与布局

1.场扯选择

场扯的选择对鸡场的建设投资,鸡群的生产性能、健康状况、生产效率、成本及周围的环境都有长远的影响,因此,对场扯必须慎重选择。

(1)地理位置:场址要交通方便,但又不能离公路的主干道过近,最少距主干道400米以上。场内外道路平坦,以便运输生产和生活物资。场扯的选择还要考虑饲料来源。场扯应远离居民点、其他畜禽场和屠宰场以及有烟尘、有害气体的工厂,以免环境污染。

(2)地势地形:地势要高燥,背风向阳,朝南或朝东南,最好有一定的坡度,以利光照、通风和排水。地面不宜有过陡的坡,道路要平坦。切忌在低洼潮湿之处建场,否则鸡群易发疫病。地形力求方正,以尽量节约铺路和架设管道、电线和费用,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耕地。

(3)土质:土质最好是含石灰质的土壤或砂壤土,这样能保持舍内外干燥,雨后有及时排除积水。应避免在粘质土地上修建鸡舍,另个,靠的山地丘陵建鸡舍时,应防止“渗出水”浸入。除土质良好外,地下水位也不宜很高。

(4)水源:鸡场用水要考虑水量和水质,水源最好是地下水,水质清洁,符合饮水卫生要求。

(5)日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对鸡舍保温、节省能源、产蛋及鸡群健康均有良好作用。 另外,应考虑供电情况及周围环进疫情等等。

2.鸡场合理布局

(1)区域划分:

①生产区:包括孵化室、育雏室、后备鸡舍、种鸡舍等。

②辅助生产区:包括饲料仓库、饲料加工厂、车库、蛋库、兽医室等。

③行政管理区:门卫传达室、进场消毒室、办公室、财务室、生产技术室、卫生防疫间等。

④生活区:宿舍、食堂、居民点等。 各区之间要严格分开,各区间距应在80~100米以上,行政管理区应接近生产区,便于指导与管理生产。生活区应根据场区内的主导风向及季节风情况,设在上风向,以保证生活区的环境卫生,知活区的污水严禁进入生产区。

(2)鸡舍的布局:按孵化室、育雏室、后备鸡舍、种鸡舍等顺序排列。孵化室最好选在整体布局的上风向。开放式鸡舍应坐北朝南或朝东南,以利光照、保温与通风。鸡舍间距应在30~50米以上。

(3)场内道路:鸡场内应少开道路,有条件的场,可将运送饲料、垫草与运送粪便、死鸡的道路分开,以防交叉感染。 另外,鸡场内外应尽量搞好绿化,既可美化环境,改善鸡场的自然环境,又可保护鸡场的环境,促时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使鸡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鸡舍类型与特点

鸡舍类型基本上可分为开放式鸡吉与密闭式鸡舍两大类。

1.开放式鸡舍(或称普通鸡舍)

其特点是鸡舍有窗户,全部或大部分靠自然的空气流动来通风换气。一般饲养密度较低,采光是靠窗户的自然光照,故昼夜光照时间随季节的转换而增减,舍温也基本上随季节的变化而升降。乌鸡可采用这种鸡舍饲养。 开放式鸡舍的优点是设计、建材、施工工艺及内部设置条件得单,造价低,投资少,在设有运动场和喂青料的情况下,对饲料的要求不很严格,而且鸡能经常活动,适应性较好,体质较强健。其缺点是鸡的生理状况与生产性能均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属开放性管理,鸡体通过昆虫、飞鸟、土壤、空气等各种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大;占地较大,用工较多。

2..密闭式鸡舍(或称无窗鸡舍)

这种鸡舍顶盖与四壁隔温良好,一般无窗,呈无全密闭,舍内小气候通过各种设施人工控制与调节,使之尽可能地接近最适宜于鸡体生理机能的需要,采用人工通风与光照。通过变换通风量大小和气流速度的快慢,调节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成分。 密闭式鸡舍的优点是可以消除自然外界因素对鸡群的影响;实行人工光照有利于控制性成熟和刺激产蛋;基本上可杜绝自然媒介传入疾病的途径;饲料报酬有所提高;土地利用率高,单位面积内养鸡的数量大,劳动效率也较高。其缺点是建筑标准和设备条件高,鸡群饲养管理要求高,必须喂给全价饲料和采取极为严密的消毒防疫措施,如遇停电会对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四)养鸡设备

设备对日常的饲养管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生产、劳动工效、投资和生产费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有利于养鸡生产和便于管理,各种养鸡设备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轻巧灵活,体积小,易搬动,转动平稳,无噪音,响声轻微;调节方便,容易操作;结构简单,易于修理;节省能源,安全可靠,便于消毒,经济耐用。 常用的养鸡设备有:饲料加工机械、孵化设备、育雏保温设备、喂料器具、饮水器、养鸡笼、产蛋箱、通风换气设备、运输工具等。

1.饲料加工机械

是用来进行饲料的加工和日粮配制的机械设备。有饲料粉碎机、饲料搅拌机和打包机等。

2.孵化设备

是进行种蛋孵化和出雏的机械设备。设备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主要有:孵化器、出雏器、照蛋器等。

3.育雏保温设备

主要有电保温伞、保温箱、红外线灯、煤炉和排烟管等。

4.喂料器具

主要有饲槽(塑料、木制)、链板式喂料机、喂料桶(塑料、金属制)等。

5.饮水器

有水槽(铁皮或塑料做成)、真空饮水器、钟形饮水器、乳头式饮水器、水盆等。大多用塑料制成,也可就地取材用毛竹制做。

6.养鸡笼

有育雏笼、育肥笼、种鸡笼和蛋鸡笼。大多用镀锌铅丝制成,有些专业户用毛竹制成,这样成本低、投资少,经济耐用。

7.产蛋箱

鸡平养时要设置产蛋箱。产蛋箱的大小,放置位置和数量对鸡的产蛋和种蛋的质量均有影响,产蛋箱就放在舍内暗处,同度不超过50厘米,箱门前有跳板。 做育种记录的个体鸡,测定其产蛋量,多采用自闭产蛋箱,可用木板、纤维板或8号铁丝制做。

8.通风换气设备

有排气扇、换气扇等。 另外,养鸡设备还有断喙器、保存种蛋用的的空调设备、运输饲料用的罐槽式饲料运输车等等。

 


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指0~60日龄的鸡。乌鸡要养好,必须育好雏。育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鸡的生长发育,种鸡的生产力和种用价值的利用,是养鸡生产成败的关键时期。因此,育雏是一项十分耐心细致又重要的工作。

1.育雏前的准备

雏鸡由胚胎期生活转为外界生活,体小娇嫩,适应能力差,对环境条件的影响十分敏感,容易发生死亡。为了使雏鸡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必须做好各项雏前的准备工作,创造最适宜的环境。

(1)准备好育雏舍:有雏舍是专门用来饲养幼雏的。此期要求温度湿度适宜,室温平均为25~27℃,育雏舍要求保温性能好,并有一定通风条件。育雏前必须将育雏舍冲洗干净,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墙壁用10%生石灰水刷白、消毒。地面打扫冲洗干净后用3%烧碱水喷酒一次,然后再用福尔马林溶液熏蒸消毒一次,方法是将育雏舍封闭,按每立方米空间用30毫升福尔马林加15克高锰酸钾熏蒸1~2小时。育雏舍门口应备有消毒池。

(2)育雏用具与设备:

①供热设备:育雏所需的热源有电、煤、天然气、柴草、木炭等。育雏舍的保温设备常用的有电保温伞、红外线灯、煤炉或木炭炉等。育雏开始时,为防雏鸡远离热源,在育雏保温器周围用护板挡好,与热源的距离,冬季约75厘米,夏季约90厘米。

②照明灯:在育雏舍内和育雏伞下均应安一盏照明灯,以便雏鸡靠近热源并便于采食、饮水,1周后即可关闭。

③温度计:用来检测室内和育雏伞内温度,并根据不同育雏方式选择能代表室内温度的位置,放置温度计。

④食槽:要求平整光滑,雏鸡采食方便,又不浪费饲料,同时方便洗刷消毒。

⑤饮水器:种类很多,常用吊式饮水器,钟式真空饮水器、乳头式及“V”形或,“U” 形长槽式饮水器等。养鸡户可以用罐头瓶与平盘组成饮水器,还可根据本地资源(如毛竹)利用家用器皿自制饮水器。 此外,还有燃料和其他用具。 所有育雏用具均应消毒、冲洗。

(3)饲料、垫料及药物设苗:饲料按雏鸡的饲养标准配好。垫料是地面铺垫物,要求干燥、清洁、柔软,吸水性好,常用的有稻草、麦秸、锯屑、废报纸、谷壳等。 还要准许备好预防疫病的药物和疫苗以及消毒用药物。

(4)预温:进雏前1~2天,能雏舍应开始供温预热,并逐渐升到雏鸡所需的温度,使育雏舍内温度达到32℃。如热源是煤、木炭和柴草,要检查烟道、烟筒有无漏洞,发现漏烟应及时堵好,以防一氧碳中毒。 另外,育雏舍内还应做好防鼠工作。

2.育雏季节

季节与育雏的效果有密切关系,因此育雏应选择适合的季节,并应根据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般以春季育雏最好,初夏与秋冬次之,盛夏最差。

(1)春雏:指3~5月份孵出的鸡雏,尤其是3月份孵出的早春雏。春季气温适中,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便于雏鸡活动,鸡的体质好,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春雏开产早,第一个生物学产蛋年度时间长,产蛋多,蛋大,种用价值高。

(2)夏雏:指6~8月份出壳的小鸡雏。夏季育雏保温容易,光照时间长,但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雏鸡易患病,成活率低。如饲养管理条件差,鸡生长发育受阻,体质差,当年不开产,产蛋持续期短,产蛋少。

(3)秋雏:指9~11月份出壳的小鸡雏。外界条件较夏季好转,发育顺利,性成熟早,开产早,但成年体重和蛋重减小,产蛋时间短。

(4)冬雏:指12月至翌年2月份出壳的鸡雏。保温时间长,活动多在室内,缺乏充足的阳光和运动,发育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疾病较少,育雏率较高,由于育成时间长,饲养成本较高。 乌鸡采用的育雏舍主要是开放式和半开放式育雏舍,因此,以春季育雏为宜。

3.育雏方式

人工育雏按雏鸡所占用的面积和空间,大致可分为平面育雏和立体育雏两大类。

(1)平面育雏:平面育雏是指雏鸡饲养在铺有垫料或金属网状地板的地面上。此类育雏方式有地下温床育雏、地上水平烟道育雏、保温伞育雏、红外线灯育雏、金属网上育雏等。

①地下温床育雏:地下坑道供热,热源在地下,使地表面有一定的温度,育雏效果好,成本低,适用于广大家村养鸡户。燃料可用煤、柴草等。在有温泉的地区,利用温泉供热育雏更为经济。

②地上水平烟道育雏:可在育雏舍内砌成地上烟道;或燃烧煤球炉、木炭炉在舍内空间架水平排烟铁此管道。燃料多用煤、木柴和木炭。简便实用,燃料来源广,育雏效果好,但要注意控制温度。适用于广大农村和电力缺少地区。

③保温伞育雏:保温伞也叫保姆伞。热源可用煤炉、电热丝、煤油、液化石油、红外线灯等。伞可安装自动调温装置。其优点是:管理方便,育雏效果好。一般每个保温伞可育雏鸡300~400只。

④红外线灯育雏:是利用红外线灯散发的热量育雏,简便易行,被广泛使用。它的特点是温度稳定,室内干净,垫料干燥,发病率低,育雏效果好。但耗电多,灯泡易损,成本高。为保持温度,室内应另有升温设备,各盏灯的保温育雏数与室温有关。

⑤网上育雏:在离地面50~60厘米高的铁丝网上或用木竹制的条板地面上养育雏鸡。为了便于清粪,应设计成可以掀开的活动板网架。网上育雏可提高饲养密度10~15%,节省垫料,雏鸡不接触粪便,减少疾病的传染,目前已被大、中型鸡场采用,效果较好。缺点是日粮要求高,育雏温度也相应高些,使耗能增加。

(2)立体育雏:是用分层育雏笼来育雏,是工厂化和现代化养鸡的一种方式。可采用手工、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操作。立体育雏的热源有热水管、电热丝供应,也可直接提高室温来供温。此种方式的优点是:

①提高单位面积的育雏数和房屋利用率;

②管理方便,提高劳动生产率,适于大规模育雏。

③雏鸡采食均匀,发育整齐,减少疾病传染,成活率高。缺点是投资大,对营养、通风及卫生条件要求高。

4.雏鸡的饲养

(1)雏鸡的开食:出壳雏鸡第一次喂食称开食。开食是养好雏鸡的重要环节。尽快使雏鸡吃到饲料,特别是能吃到加有药物的饲料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开食的早晚直接影响雏鸡的食欲、消化和今后的生长发育,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开食时间。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睡眠时间多,对外界反应迟钝,24小时后,雏鸡能站行走,并开始有寻食表现,当群内有1/3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可开食,一般开食时间在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内。 开食的饲料要求鲜,颗粒大小适中,易于啄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通常用碎米或玉米粉作为开食料。一般放在铝制或木制的小料盘内或撒在干净的报纸或深色塑料布上,使其自由采食,为了使雏鸡容易见到饲料,要增加室内的照明。 雏鸡开食后2~3天,即应改用配合饲料饲喂,使用高3~4厘米的食槽,让小鸡自由采食,由于雏鸡的消化吸收功能仍很弱,应做到少喂多次,每天5~6次,30日龄后应改用较大的食槽或料桶饲喂,以免浪费饲料。

(2)雏鸡的饲料:雏鸡个体小,胃容量小,而此时的新陈代谢很旺,为了满足雏鸡生长发育的需要,要求雏鸡的日粮营养丰富、全面及品质好、新鲜、多样化、适口性好、易消化,严格按比例配合,并要搅均匀。否则,影响采食量,不能维持正常的营养需要,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雏鸡的营养要求:粗蛋白质和代谢能见表8乌鸡的饲养标准,粗纤维不得超过5%,不要根据需要知当补充无机盐,维生素及其他一些添加剂。如以青绿饲料来补充维生素的需要,出壳后7天开始少量喂给,但喂量不能超过日粮的20%。 雏鸡日粮的配合应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一般以玉米、碎米、糙米、豆饼(或豆粕) 、芝麻饼、花生饼、鱼粉、麦麸、米糠等给成。要求加工细致,有利于消化吸收。为了帮助雏鸡消化,1周后可在日粮中拌入少量的细砂(不超过1%),或用盘另盛,任其自由采食。

(3)雏鸡的饮水:初生雏鸡的初饮时间可在开食之前,也可与开食同时进行,但开始饮水后就不应再断水。适时饮水可补充雏鸡的生理需要,促进雏鸡食欲,帮助消化吸收,促进新陈代谢。若饮水不足。生长发育将受影响。水的需要量随鸡体重和环境温变化而变化。如饮水量突然下降,往往是雏鸡发生疾病的最早征兆,应注意观察。 饮水要用专用饮水器,数量要育足,在鸡舍内分布要均匀,使每只鸡都能饮到足量的水。饮水器的高度要随雏鸡日龄增长及时调整,饮水要清洁卫生、新鲜,饮水器要经常清洗消毒,防止粪便污染。水温在15~20℃。在雏鸡的初饮水中,按每升水加葡萄糖50克和维生素 C1克,然后饮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1次。开食前每只雏鸡滴饮2~3滴鱼肝油、土霉素、酵母粉混溶剂,出壳后3~5天的饮水中加入庆大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各1000单位。

5.雏鸡的管理 雏鸡的管理要保证鸡雏得到合适的温度,适宜的湿度,新鲜的空气,正确的光照,合理的密度,要防止应激和执行严格的卫防疫制度。要勤观察雏鸡状况。

(1)适宜的温度:这是育雏的重要条件,是养好的雏鸡的关键。温度与雏鸡的体温调节有关,直接影响雏鸡的活动、采食、饮水、饲料的消化吸收及身体健康。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必须给以适宜的温度,才能保证经的正常长发育。泰和鸡幼雏体小娇嫩,绒毛稀薄,散热快。御寒能力差,因此泰和鸡特别怕冷。自然气温降到15℃时,便互相挤拢,若降到10℃ 时,则聚集成堆,出现压死现象。 泰和鸡怕凉,育雏的适宜温度比其他鸡要求高些。适宜的育雏温度为:第一周33~35℃ (指保温伞内温度),随着日龄的增长,温度可逐渐下降,从第二同起每周下降2℃。一般60 日龄脱温。寒冷季节,保温时是长一些,应到90日龄脱温。炎热季节,30日龄或更早就可脱温。保温期温度尽量保持稳定,不可忽高忽低。如温度达不到要求,易患病,死亡率高。温度过高,雏鸡消耗体内水分,饮水量增加,采食量下降,发育不良。如温度时高时低,雏鸡易受凉,引起感冒、肺炎和白痢等。 育雏舍的室温与热源中心温度一般以相差6~8℃为宜,测量温度时,温度计应放在保温伞下距地在12厘米处。温度是否适宜,还可根据雏鸡群的动态来判断。温度适宜时,雏鸡表现活泼,分布均匀。温度过低时拥挤成堆,反之距热源较远。但具体掌握温度时,还要看气温变化情况,灵活运用。一般夜间、阴凉天要比正常白天高1~2℃。

(2)适宜的湿度:湿度的大小,虽然不像温度那样要求严格,但在一定条件下或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时,也会对雏鸡造成危害。泰和鸡怕潮,适宜的相对湿度为:第一周65~70% ,第二周55~60%。泰和鸡既怕冷又怕湿,但如相对湿度低于40%,雏鸡的羽毛生长不良,皮 肤干燥,空气中尘土飞扬,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如湿度太大,小鸡羽毛粘连污秽,并给病菌和虫卵繁殖创造了条件,使鸡易患黄曲霉病和球虫病。如高温高湿,密度又大,通风不良,极易引起白痢和球虫病。

(3)新鲜的空气: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呼吸快,体温高,加之密集饲养,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粪便及污染的垫草散发的有害气体,使空气污浊,对雏鸡生长发良有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通风换气。如若不能,轻则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重则引起中毒死亡。开放式鸡舍,在提高室温的条件下,适当打开门窗通风口,使其自然通风,但又要防止冷气直入。在雏鸡采食或自由活动时,舍内湿闷、空气污浊,可打开通风口换气,不要在雏鸡睡眠或安静休息时通风换气,防止感冒。

(4)正确的光照:光照对雏鸡的采食、饮水、运动及健康都很重要,因为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和饮水,提高雏鸡生活力,又可起保温和干燥作用,还可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促进钙、磷平衡。因此从幼雏开始就应给予合理的光照,以保持育雏时所需的充足光照。1~5日龄24小时光照,强度为10.6勒克斯,即0.37平方米有光源1瓦,第六日以后每平方米1瓦,第二周以后每平方米0.5瓦,开放式鸡舍主要利用自然光照。

(5)合理的密度:密度是指育雏舍内每平方米面积容纳的使雏鸡发育不整齐,强弱不匀,易感染疾病和产生恶癖,增加死亡。因此,要根据鸡舍构造,通风和管理条件及季节情况等安排好饲养密度。泰和鸡平面育雏比较适宜的密度是:3日龄内每平方米饲养50只,10日龄内45只,20日龄内40只,30日龄内35只,40日龄内30只,50日龄内25只,60日龄内20只。

(6)防止应激:泰和鸡胆小易惊,对应激的敏感性特强,遇意外的声响、颜色、异物均能引起惊恐,须注意防止发生应激。

(7)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幼雏体小,缺乏抗病能力,又密集饲养,一旦发生疫病,很难控制。因此育雏期的卫生防疫工作相当重要,要从防病和免疫两方面进行工作。 防病即要注意环境卫生,严格消毒和隔离制度。环境卫生不仅关系到雏鸡的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在进鸡前1周,应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打扫、冲洗和消毒, 经常更换垫料,保持干燥。概括地讲应做到五净:即饲料净,门窗净,用具净,人行走道净,运动场、水槽、料槽等也要净。鸡舍口要设置消毒药池。 新进小鸡要有隔离舍,专人专管,病鸡、死鸡要及时处理,切勿乱丢乱放。 对雏鸡要进行定期预防接种,选用疫苗接种是防止某些特定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免疫接种要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8)要勤观察:育雏期间要勤观察,发现离群呆立、精神不振、不愿采食并发出“吱吱”叫声,嗉囊空虚或早上嗉囊仍然胀结的小鸡,多为有病的征候,应及时隔离治疗和加强护 理,做好大小强弱、公母的分群饲养。如出现啄癖,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要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谨防野兽和鼠害。

(二)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鸡即青年鸡,即60日龄至150日龄的鸡。

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进入育成阶段开始性成熟。这个阶段的中鸡,全身羽毛已经丰满,消化机能已经健全,采食量大增,活泼好动,生长发育速度极快,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处于旺盛期。育成鸡的饲养培育目的有二,一是作为优秀个体选入种鸡群,二是使其尽快达到商品鸡的体重,投放市场销售。因此,育成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育成健康的、有高度生产能力和种用价值的个体,对商品鸡能否整齐按期出栏及生产效益也至关重要。 2.育成鸡的饲养方式 分为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3种。

(1)地面平养:是中小型鸡场普遍采用的饲养方式,地面铺好垫料,料槽和饮水器在舍内均匀分布。此方式设备简单,成本低,鸡活动量大,但卫生条件要求严格,否则极易导致发生球虫病及寄生虫病

(2)网上平养:距地面50~60厘米。这种方式能适当得高饲养密度,防止鸡与粪便直接接触,能有效地防止球虫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这种饲养方式所需温度比地面平养相对高些,因夜间网上温度比地面垫料温度低。

(3)笼养:育成鸡笼养能大大提高饲养密度,鸡群发育均匀,管理方便,劳动效率和饲料利用率均能提高,还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但设备投资成本大。

3.育成鸡的饲养

泰和鸡在育成阶段,如果或养全面,饲养管理条件适宜,其生长速度是较快的,饲养3 个月,平均体重可达750克以上,一般泰和鸡在4月龄后,日增重就逐渐上降,此时,除要选留种用外,基本上都作商品鸡处理。 育成鸡的饲养方法有3种:定时饲喂,自由采食,限制饲喂。定时饲喂是每天在固定时间喂3~4次,每次间隔4小时,此方法较适用地饲喂湿料,每次吃完后清理料槽,尤其是夏季要防止饲料酸败。自由采食多以干粉料形式投放在饲槽中,任鸡自由采食,这种方法能使鸡采食均匀,鸡群发育较为整齐。限制饲喂是对育成鸡日粮进行数量或质量上的限制,此法可保持鸡的适宜体重,可延迟5~10日性成熟,使开产蛋重增加,产蛋整齐。可比自由采食节省节省饲料6~10%,可使种公鸡保持适宜体重,增强繁殖能力。以上方法可根据条件选用。泰和鸡一般以自由采为宜,但要供给适当营养。 育成鸡的生长发育迅速,但如果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则鸡生长发育过快,致使开产过早,产蛋初期蛋重小,产蛋量低;而较低的蛋白质水平虽使鸡生长发育变慢,但其体躯与性器官得到充分发育。 应注意对育成母鸡喂给含钙量较少的日粮,这样可使母鸡体内提高保留钙的能力,当产蛋时再喂给高钙产蛋日粮,线母鸡能继续保持保留钙的能力,以保证产蛋用钙的需要。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能超过5%,青绿饲料用量近制占粮的20~30%,一般每天加料3次,也可每日早晚各喂精料一次,中午喂一次青饲料。对种用母鸡可适当采用限喂,采用低能低蛋白质的谷物类和糠麸类饲料,但从20周龄开始则应增加营养水平,为产蛋打下基础。

4.育成鸡的管理

育成鸡管理与雏鸡管理同等重要。

(1)温度: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因育成鸡体型较小,散热性差,温度在30℃以上时,会影响生长。夏季气温较高,应采用人工降温及降低饲养密度。冬季严寒,鸡虽能自体调节温度,但要增加饲料消耗,因此需做好舍内防寒保温工作。

(2)湿度:育成鸡舍的相对湿度以50~55%为宜。每年4~6月份南方为多雨季节,要采取措施降低湿度,保持舍内干燥,勤换垫料,定期清理粪便,防止饮水器内的水外溢。北方干旱季节,需采取提高湿度的措施。

(3)光照:光照直接影响性成熟。光照影响性成熟的早晚不在于它的强度而在长短。为了提高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质量,应推迟性成熟的日龄,因此,育成鸡的光照原则是只能逐渐缩短光照,切勿逐渐增加光照。开放式鸡舍光照以当地自然光照的时间变化来控制,按要求补充人工光照,10~20周龄的光照是关键时期,从22周龄起,每周增加0.5~1小时,直到达产蛋期的光照时间。育成鸡的光照以暗些为好,可使鸡群安静,防止啄癖的发生。光照强度以5勤克斯为宜。

(4)分群:育成鸡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出现大小强弱不匀的现象,要及时根据鸡的大小、强弱、公母分群饲养。这才能逐渐缩小它们之间的差别,使之发育均匀。在分群时,要特意将那些小弱鸡进行分栏饲养,加强管理,精心饲喂。

(5)密度:育成鸡生长发育快,为保证舍内清洁和空气新鲜,防止啄癖和发育不整齐,必须根据鸡的生长发育过程调整密一般乌鸡平养密度为:2~3月龄每平方米饲养12~15只,3~4月龄每平方米10~12只,4~6月龄为8~10只。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散养,散养的优点是投资少,省料,成本低。如果作为商品鸡雏售,则应在3~4月龄期间适当控制期运动量,目的为减少消耗,尽快肥育上市。散养鸡食槽和饮水器要充足。尤其炎热夏季饮水量大,若食槽和饮水器不中,很易造成争抢现象,引起拥挤致的育不匀,一般要求生百只鸡饮水器不得少于5人。料桶或1米长食槽不得少于4个。

(6)通风:开放式鸡舍,可以适当地打开门窗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

(7)搞好卫生:随着鸡成长和采食量的不断增加,其呼吸量和排粪量均日渐增多,鸡舍空气容易污浊。要勤打扫,打扫内容同雏鸡。

(8)安静的环境:如果经常受惊,产生应激,就会严重影响鸡群的采食、饮水等。为此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细心,尽量避免或减少鸡群的惊动。

5.育成鸡的选择与淘汰

培育好后备母鸡是获得优质高产种鸡的关键所在。后备公鸡亦然。良好的鸡群应该是体型均匀,体重达到本品种的标准,体质发良好。育成鸡的匀称度越高,越能良好地发挥本品种和遗传潜力。一般来说,鸡群的体重有70~80%的个体在本品种标准平均体重±10%以内,则可以认为是均匀的。为保证达到此项要求,对育成鸡除加强管理外,还要注意鸡群的选择与淘汰。 鸡群一般在60日龄时,结合限疫注射或其他工作,进行一次选择淘汰,将泰和鸡的十大外貌特征不齐全、跛脚、弱小的鸡淘汰出去,作为商品鸡处理。在150日龄转群时进行第二次选择淘汰,这次选择要严格一点,要逐个检查,将外貌特征不齐全、发育不良、体重达不到一定要求的鸡淘汰掉。对一些冠特小、极度消瘦及皮肤有肿瘤的鸡也应淘汰。

(三)种鸡的饲养管理

泰和鸡从150日龄开始由育成鸡转为种鸡。种鸡生产性能的高低,决定于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等)、充足而全面的饲养管理和营养等。 泰和鸡生长到5~6月龄时,其外貌特征已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公鸡的丛冠很发达,已始啼呜,并喜鸡爬跨;母鸡也发育丰满,对异性表现好感,开始鸣唱,约有5%的母鸡开产。在这个时期不论是公是母,其耳叶颜色特别翠绿明亮,十分耀眼,全身丝毛光洁整齐,尤为雪白,此时应进入种鸡的饲养管理。 必须对种鸡采用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育分发挥其遗传潜力,从而获得大的生产经济效益和育种效果。

1.种鸡的选择 选具有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等外貌特征的鸡为种鸡。另公鸡应选性欲旺盛,配种力强的个体。

2.公母比例与利用年限

为了获得校好的种蛋品质、种蛋受精率和高孵化率,就必须考虑合理的公母比例,公鸡太少,种蛋受精率低,公鸡太多,会出现打架现象,使母鸡不得安宁,影响产蛋率和种蛋质量,而且还浪费饲料。一般小栏饲养公母比例以1:12为宜,大群饲养以1:10为宜。公鸡有偏爱性,在饲养过程中应加强观察与检查,适当做好公鸡的换栏调整工作。如发现性欲弱、精子质量差、受精率低的公鸡,应予淘汰和更换。在选留公鸡时,数量要比实际需要多一些,作为备用。 公鸡的利用年限一般为2年,优良者可用3年,但每年要有计划地更换新种鸡50%左右,淘汰的种鸡可作商品鸡处理掉。

3.适宜环境的要求

(1)光照:鸡从150日龄开始从育成阶段过渡到产慢阶段。光照按要求逐渐达到16小时,以后保持不变。产蛋期的光照原光照时间只能逐渐延长,而不能缩短。 开放式鸡的光照,主要是利用自然光照,自然光照不足时,用人工光照加以补因此必须掌握当地每天日出日落时刻表,从而计算出每天的自然光照时间和应人工补充光照时间。 人工光照的光源多用普通白炽灯。安置灯时,最好使用灯罩,有无灯罩和灯泡的清洁程度,对光照强度都有影响。有灯罩比灯罩的光照强度增加50%,脏灯泡比清洁灯泡的光照强度低1/3,困此要定期擦灯。一般1~2周擦1次,及时更换坏灯泡。鸡舍光照强度要求为10勒克斯,灯泡高度为2米,以每平方米2.7瓦计算,这样可获得相等于10勒克斯的照度。例如:100平方米的鸡舍,要达到10勒克斯的照度,必须有270瓦数的灯泡,灯泡悬挂高度高地面两米,灯泡之间距离为2.7米,楞以平均分布45瓦灯泡6只或40瓦灯泡8只。 产蛋期光照时间,应根据当地日照时间的变化来调节,基本上以夏至的日照时间为准。日照时间短于光照时间的数,以人工光照补充。

(2)温度:温度主要影响鸡的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种鸡最佳温度应在20~26℃之间。

(3)相对湿度:湿度一般与温度相结合对鸡产生影响。高湿(特别是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的影响最大。鸡舍内过于潮湿会影响鸡体散热,也会增加粪便的含水率,加剧空气污浊,引起疾病。因此,鸡舍内应保持干燥为好,种鸡在适温范围内的相对湿度以50~55%为宜。

(4)空气:改善鸡舍的空气环境,防止有害气体的含量增加,主要措施是加强通风,种鸡舍内的通风,应根据鸡的体重和空气湿度进行调节。产蛋鸡舍每1000只鸡的通风量以1000 ~1500米3/小时为宜。当气温低于20℃时,在有害气体含量不超过允许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通风,以保持鸡体散热。当舍温超过30℃时,以降温为主,稍加大通风量,促使鸡体散热,使产蛋率下降的幅度控制在最低限度。

4.种鸡的饲养方式 产蛋鸡的饲养方式也分平养和笼养两种。

(1)平养:平养又分为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地面网上结合平养。

①地面平养:是当前采用较普遍的方式,舍外设有运动场,舍内有栖架和产蛋箱,产面为土地面或水泥地面。每平方米面积可养鸡5~6只,这种鸡舍造价低,投资少,但需要人力较多。

②网上平养:用镀锌铅丝或钢板眼网做成网床,网下设支架,网高50~60厘米,网眼孔径2.5厘米×2.5厘米或2厘米×5厘米,每平方米可养鸡7~10只。

③板条平养:与网上平养相似,只是用板条或木杆、竹竿、竹片做成网状地面。木条宽 2.5厘米×5厘米(木条截面面积),间距2.5厘米,每平方米可养鸡7~10只。

(2)笼养:笼养即把鸡关在特定的鸡笼内饲养,这种方法能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每平方米可养鸡15~25只,便于操作管理,而且种蛋质量好,种鸡消耗饲料减少,但投资较大,种鸡对饲料要求较高,需采用人工授精。育种群可采用单笼饲养(特制个体笼)。不论采用何种饲养方式,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前,都必须对产蛋种鸡吉进行彻底清扫消毒,进鸡之前,舍内设备及门窗均要修好。

5.种鸡的饲养

泰和鸡的开产日龄一般在170日龄左右,开产体重850~950克,产蛋量较低,年平均产蛋量100枚左右。但种鸡对饲料要求全面,其日粮中代谢能、蛋白质、钙、磷含量见表8乌鸡的饲养标准。粗纤维应少于5%;淀粉、脂肪含量高的饲料要控制饲喂。砂砾置于舍内或运动场中。供鸡自由采食,青饲料喂量为日粮的20~30%,并洗净切碎拌入精料中。产蛋率达40% 以上时,夜间适当补料一次。任何时候均应保持饮水清洁。产蛋旺盛时,要适当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无机盐。如果配用淡鱼粉,则应按0.35%的含量在日粮中补充食盐。种鸡比较怕热,气温在30℃以上时,食欲减退,饮水量增加。翅膀张开,张口呼吸,表现烦躁不安,产蛋量明显下降,部分鸡停止产蛋。而在早春晚冬,自然气温不低于 10℃,在饲料在营养良好的条件下,产蛋率仍可保持在20%以上,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饲料营养水平。

6.种鸡的管理

产蛋期种鸡的管理要控制种鸡的体重,特别要防止脂肪的沉积,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以获得更多的种鸡后代。 开放式种鸡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应根据不同季节对种鸡进行管理。

(1)春季管理:春季气候温和,日照时间增长,鸡群活动量增加,新陈代谢旺盛,是母鸡一年中最好的产蛋季节,也是孵化繁殖的好季节。因此必须注意提高日粮营养水平,要准备充足的产蛋箱,保持其清洁,减少破蛋和脏蛋,提高种蛋质量,笼养鸡要经常除掉网上粪便。 春季气温渐暖,也是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殖季节,在管理上应加强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对疫病加强监测和防疫。春季气候多变,应注意鸡舍内通风换气和保温。

(2)夏季管理:夏季气候炎热,当温度超过30℃时,采食量和产蛋率明显下降。因此中心任务是防署降温:

①增加通风量和气流速度;

②在房顶增设顶棚,防止阳光的辐射热;

③ 顶层喷水,在层顶安装固定或旋转水喷头;

④在运动场架设荫棚,也可种植一些藤叶植物遮荫;

⑤及时清除粪便,防止湿度增加,影响散热;

⑥降低饲养密度;

⑦要少喂多次,一次给料过多,易变质、发酵和浪费;

⑧早晚喂精料,中午喂青饲料。

(3)秋季管理;在南方,秋季前期气温仍较高,直至中秋节前后才变凉,这时期鸡群会出现一个产蛋旺季。困此,在日粮中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饲料,促使有较长时间的产蛋,特别当年春孵的雏鸡,将开始产蛋,不仅要加强饲养管理,而且要在开产前做好各种免疫接种和体内寄生虫驱虫工作。将那些换羽早、产蛋少的母鸡以及体质弱的老母鸡淘汰,将那些换羽迟、产蛋多的母鸡选留下来,再利用一年。 秋季日照逐渐缩短,应注意人工补充光照。秋末还应做好越冬准备工作。

(4)冬季管理:冬季气温低,日照短,鸡在舍内活动的时间长,这是鸡产蛋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自然气温降至10℃以下时,母鸡产蛋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舍防寒保温和通风换气工作就特别重要。鸡舍的窗户要关闭严密,防漏风。舍内地面要增加垫料,可用谷壳、锯屑或稻草等保暖物代替细砂垫地,并要保持地面干燥和卫生。开放式鸡舍可在中午将鸡放入运动场,又可利用阳光照射保温。舍内要换气。调整饲料方,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用温水拌料,饮水也用温水。禁止喂冻菜和烂菜。温度低于5℃时,要采取措施加温。 为了防止鸡群受突发性刺激和干扰,影响产蛋,应保持舍内安静。 泰和鸡的就巢性强,这是影响提高产蛋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育种工作中要加强选择淘汰,发现母鸡就巢,要及时采取醒抱措施。 在种鸡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经常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产蛋等,发现病鸡及时处理和淘汰。对不生蛋的母鸡也要淘汰,以减少饲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7.种鸡的生产性能指标

生产性能指标是种鸡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平均生产指标,用此标准来衡量的检查饲养管理水平。

(1)开产日龄:开产日龄的早晚与鸡品种、饲养管理、孵化季节等有关。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雏鸡出壳到产第一枚蛋时的天数,计算全群鸡天数的平均值,即是该鸡群的开产日龄;另一种是全群产蛋率达50%的天数。

(2)产蛋量:指母鸡于统计期内累计的产蛋数 入舍毒鸡产蛋量(个)=产蛋期内全群产蛋总数(个) 期初入舍母鸡数(只)

(3)产蛋率:母鸡在统计期内的产蛋百分比。 入舍母鸡产蛋率=产蛋期内鸡群总产蛋数×100% 入舍母鸡数×统计日数

(4)蛋重:平均蛋重从300日龄开始计算,以克为单位。个体记录连续称取3个,求平均值。群体记录则连续称3天总蛋重,求平均值。 总蛋重(千克)=(平均蛋重克数×平均产蛋量)÷1000

(5)母鸡存活率:入舍鸡数减去死亡数和淘汰数后的存活数占入舍鸡数的百分比。 产蛋期母=入舍母鸡数-(死亡数+淘汰数)×100% 鸡存活率 入舍母鸡数

(6)破蛋率:指母鸡在统计期内破蛋总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

(7)种蛋合格率:指种母鸡在统计期内格种蛋数占产蛋总数的百分比。 还有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指标。

(四)商品鸡的饲养管理

乌鸡具有药用和滋补价值,乌皮乌肉乌骨,肉质细嫩,味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高级营养滋补品,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欢。要将这一宝贵品种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就必须发展商品鸡生产。 商品鸡的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商品鸡生产的经济效益。乌鸡虽然体小,生长速度慢,但只要在适宜的饲养环境条件下,采用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饲养,一般饲养90天就可达到上市体重,上市体重一般为750克左右。 因此,商品鸡饲养管理的要点就是如何保证乌鸡有一个适宜的饲养环境,使握鸡生长快,耗料少,提早上市日龄,增加上市体重,获得较好的生产经济效益。 商品鸡的饲养客理要求除与雏鸡和育成鸡的饲养理基本要求相同外,要求营养水平较高,宜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日粮,光照时间要求短一些,使鸡处于较暗的环境中,减少鸡的活动量和能量消耗。

 


武汉市  东湖开发区鲁磨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前门左侧)
 24小时咨询热线:02762368027 13986091030 售后服务:02784529036 传真:02784819840 
 http://www.syjszl.com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