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牛蛙
牛蛙的养殖有放牧式和建池式精养两种。放牧式养殖即把牛蛙引到水库、湖泊、稻田或池塘,让其自由生长繁殖,然后捕捉成蛙为商品蛙。这种自然养殖方法成本较大,难以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池精养可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一、建造养殖池
饲养牛蛙需有高1.2米以上的防逃设施,防逃围墙可用砖块砌成。陆地面积应占总面积的1/3左右,并栽上适量的杨树。中间的2/3为水面,水深1米左右,水面养一些水葫芦等。最好水池内要有一“土山”陆栖地,种满青草和灌木。全部是低洼水面的,可创造陆地条件,在池内放一些楠竹,竹上放上一些树枝,以适应牛蛙的生活习性,为其布置好栖息场所,或在池的背风向阳面留有场地,种满草丛和灌木。家庭养殖也可以放一些浮萍。
二、牛蛙的分级饲养
牛蛙在饵料缺乏的情况下,大吃小的残忍现象十分严重,必须进行分级养殖。一般养殖可分为蝌蚪(指末变态以前)、幼蛙(指变态以后体重在150克以下)、成蛙三级饲养。
由于牛蛙视力弱,只有蠕动的虫子才能被摄食。人工饲养牛蛙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饲料的来源。牛蛙的食性与一般的蛙相同,都以鱼虾、昆虫、蝇蛆等活物为食。蝇蛆、蚯蚓可以人工饲养,也可以捞挖。点灯诱蛾也是饲料的好来源。一般一每隔二天,在傍晚投放新鲜饲料。另外,还可以用米糠20%、麦麸、菜饼或豆饼粉20%与切碎的动物性饵料(田螺、猪肠衣、鱼粉、河蚌等)60%混合,加适量水,制成小圆粒。然后放在特制的振摇台上,通电后,依靠振摇台的震动使上面的颗粒饵料跳动,引诱牛蛙摄食(或填喂)、豆腐渣、茶叶、青草等,也可投喂。
1.蝌蚪阶段:蝌蚪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及有机物质的碎屑。每平方米可养30只左右,饲料也可以米糠、菜饼、大草等为主,每日投饵一次。水深保持0.8-1米,有条件的地方3-5天换一次水,并注意蛇、龟、鼠等敌害。如果发现蝌蚪有浮头现象,要及时补充新水。蝌蚪变态成为幼蛙期,以投喂豆渣为好,也可投喂米糠和猪粪。
2.幼蛙阶段:每平方米可养15只左右,饲料以蛆、蚯蚓、田螺、虫蛾等活动性饵料为主,每日按百公斤蛙投5-8公斤,也要注意防止蛇害。
3.成蛙阶段:它的饲料和管理基本上同幼蛙一样,但饲料要适当增加,每次按百公斤蛙投8-10公斤饲料。同时,由于成蛙弹跳力强,饲养池外围墙要有1.3-1.5米高度。
三、牛蛙的越冬管理
牛蛙冬眠大体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这期间应注意:
1.牛蛙池内水位应保持在1.2米左右,以防极端低温天气使水面全部结冰。
2.池内水面上层铺些水葫芦、水花生之类的水生植物,或撒上一层稻草,防范牛蛙的敌害。但要保持有1/3的空白水面,池边要尽量放些杂草,使其一半搭在池边陆地上,一半落入水面。同时,池底和池坡最好有6-9厘米厚的淤泥。
3.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池面上搭保温防冻棚。
4.冬眠一般不需要饵料,但当气温回升时(一般在晴天中午),有的牛蛙开始活动,并有摄食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喂给少量饲料,以增强牛蛙体质。
四、牛蛙虽能自然繁殖
1.产卵:牛蛙虽能自然繁殖,但由于它的产卵季节较晚,卵粒易受本地蛙及蝌蚪等的侵害,故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提高其孵化率。牛蛙产卵的生态环境,要求安静、背风,水深宜在35厘米以上,水温要求在24-34℃。牛蛙较本地蛙的产卵季节要晚一个月,多从五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延续到九月底方告结束。产卵季节,雄蛙鸣叫频繁,尤其在雨过天晴的黎明前后叫得更欢,借以招引雌蛙。雌蛙接触热恋后便双双抱对,进行体内受精。产卵量一般收随雌雄个体大小而异,少则几千粒,多则五万余粒。卵外包有胶质薄膜,卵排出后,以其膜相互连成块状,卵块浮于水面。
2.采卵:产卵季节每天早晨应到种蛙池周围巡视一次,特别在夜间种蛙鸣叫不停的次日早晨,更应加强巡视一次,及时将蛙卵采集起来。蛙卵产出后20-30分钟就应采捞。采捞时人要下水,用一些水草或棕片等附着物把卵粘住,让卵均匀分布,和水一道移入面盆或水桶内,然后慢慢倒入孵化池或其它孵化器内进行孵化。因牛蛙的胶膜柔软且粘性很大,故不能用网捞取。
3.孵化:牛蛙卵的孵化可采用水泥池、网箱或水缸等孵化工具。孵化池不宜用水泥地。若是泥土池,孵卵落入池底容易被泥土覆盖,会使受精卵造成胚胎致死。孵化池以面积较小的水泥池效果最好,一般宜为3平方米(2×1.5米)左右,池深为60厘米。每平方米放卵6000粒左右。孵化期间,水深经常保持30厘米左右就行了。若采用网箱孵化,网箱一般长100厘米、宽80厘米、高50厘米左右(也可用竹娄)。放卵密度可比饭盒池大一些。将箱置于池塘或河港中孵化。
孵化时间的长短受水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水温在25-31.5℃时,两天半就可孵出小蝌蚪。牛蛙的卵及刚孵出的小蝌蚪最怕激烈振荡,要尽量保持孵化环境的安静和背风,避免惊动。刚孵化出的蝌蚪要哺喂一些蛋黄,以提高成活率。
|